而中科院新消息顯示,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7月15日,有媒體報道,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90余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
7月16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90多名科研人員于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愿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
核安全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研究所。前述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確實是被挖走的,但離職屬于正常人員流動。
同日,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離職發生在上個月,具體離職原因等其他相關情況不知情。
16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離職。報道引用一名內部人士的表述稱,離職人員集中于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并擁有事業編制。時間均在今年年內,離職原因似與待遇并無直接關聯。
前述人事處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90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消息屬實,但前述媒體報道,部分夸大事實,“事實勝于雄辯”。
核安全所顯示,吳宜燦是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負責研究所戰略規劃工作。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吳宜燦研究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6日,記者多次致電中國科學院相關職能部門,截至目前,暫未獲得有效回應。
核安全所信息稱,該所是面向核安全與先進核技術相關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的創新型研究所,目標是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核安全技術基礎研究基地、核能安全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心、核電站及其它核設施安全技術綜合支持平臺及第三方評價機構。研究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上。
核安全所在IAEA及ITER合作計劃、國家“973”/“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項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重大項目牽引支持下,始終追求“從源頭確保核安全”的理念,深度交融“研、學、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等20余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還獲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和美國核學會杰出成就獎、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等獎勵。
目前,關于員工離職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媒體表示可能是由于待遇問題,導火索則是強行更換保安,而知乎上則有自稱職工的匿名用戶表示,是由于新上任領導的改革以及核安全所領導的煽動導致。
究竟孰是孰非,尚需調查組給出明確的結果。
網友怎么看
來自各社區、各論壇的網友也紛紛就此事就表達他們對此事的觀點,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吧!
1、
大規模離職是不是有組織的?
如果各位有在研究所或者事業單位工作過的話, 應該知道想要從這些地方離職并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特別還是有編制的人,一定會慎重慎重再慎重。
就算決定了要離職,找領導簽字走流程也需要走一段時間,并不是說今天要走明天就能走的。
為什么說這次核所的大規模離職是有組織的呢?
因為90多位有編制的人離開,所里的領導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有組織的話,僅僅是找領導簽字這一項,就不知道要耽擱多久。
如果不是有組織的話,90多位人員的離職不可能這么短時間內辦完。
而且當時核所與研究院對峙的時候,核所領導并未出面。
但是核所員工強烈要求立刻馬上辦理離職手續。
后研究院的領導不得不上門簽字,給核所的員工辦理離職手續,所以才有了90多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的這出鬧劇。
就事論事,以員工大規模離職這種方式來要挾院里,本身就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大佬們穩坐釣魚臺,讓手下的人去跟院里對抗,對抗不成就以離職為要挾。
這真的是對中國科研負責任的態度嗎?這樣的領導,這樣的研究院,能為中國科研帶來什么樣的貢獻呢?
這場沖突背后的故事和細節很多,我們并不得而知。
2、
我自己是個博導,帶了好幾屆學生了,手下我自己喜歡的學生基本留不住,早些年大部分都是出國,近幾年留國的比例在上升,但是繼續留所的太少了。除了前幾年家里條件不錯的一個學生,對科研是滿腔熱血的,留下來當了幾年博后,也出站了,現在也是出國了。
科研人員工資偏低,很多學生28-29出來,家里一般的壓力都大,外面企業工資給的也高,都往外面跑了。所里就是穩定,但也不比外面企業清閑,可能壓力還更大些。
國家一直在把科研人員的物質條件解決好,近幾年也越來越好,但是這個速度還是比不上外面經濟發展的速度。
我自己也很痛心,有個學生,碩士就跟我,勤奮好學,轉了博,后來留了所,前幾年辭職進公司了,現在已經是公司的技術總監,年入不菲。后來項目合作吃飯聊天,他坦言應該早點去公司,現在可能已經財務自由了。我沒說話,心里卻想著當年拉他留所是不是真的耽誤了他。我年輕時候對科研是有熱情的,見到好苗子總想把他留下來,總覺得科研需要這樣的人才,這對他好。這幾年我發現并不是這樣,我的視野和思維確實跟不上中國發展的速度了,現在我都尊重學生的想法,縱使這兩年所里越來越缺人,但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我的學生,只要畢業了無論在哪工作,都祝福他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不枉寒窗二十年!
3、
科學島算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如果不是搞科研的人很難了解到里面的情況。
我能理解媒體想要替一線科研人員排憂艱難的心情,但是能不能不要總想著搞個大新聞?
這樣的報道帶有很強的誤導性,很容易就讓觀眾理解為是因為院領導做了不好的事而導致了一線科研人員的離職。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么?并沒有人關心。
科學島是個好地方,我到現在都非常懷念島上的生活。除了在核所里被惡心了一陣子外,島上其他的生活我都很滿意。單位的職工宿舍300元每月,兩室一廳,每個人一個房間。
島上的會計非常好,耐心的教我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如何報賬(因為核所里沒人教,都是自己去問,為什么不教?可能有更“重要”的事吧)。
島上有很多體育設施,下班后還能運動運動,我的羽毛球水平就是在島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島上的老師們也很親和,我到現在也會時常回島玩玩看看。
關于此事你怎么看,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