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由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上個月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六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達到了50.9%,較上個月上升0.3個百分點。
據了解,六月份中國的PMI數據,要高于此前路透社的調查預估值 5一0.4,是近三個月以來的高。
從企業規模上來看,國內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2.1%和50.2%,比上月上升0.5和1.4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

在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PMI高于臨界點,較上月增加了5個。自2月初以來,央行已經推出了一系列貨幣寬松舉措,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對受疫情影響企業進行定向的貸款支持,一系列舉措無疑加速了制造業的穩步恢復。六月份,我國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1.4%,較上月上升了0.7和0.5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同時,制造業進出口指數低位回升,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2.6%,高于上月7.3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7.0%,較上月回升1.7個百分點。
有專業人士表示,雖然PMI指數有所回升,制造業呈恢復的趨勢,但同樣存在不確定的因素。雖然進出口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有所改善,但仍位于臨界點以下,當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場依然存在變數;部分行業復蘇壓力依然較大,紡織、木材加工等制造業PMI持續位于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反映訂單不足的小型企業占比高于大中型企業。
其實,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而制造業PMI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綜合指數,按照上通用的做法,由五個主要擴散指數加權而成。通常PMI指數在50以上,說明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則表明經濟衰退。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近期工業產出、國內綜合PMI擴張步伐持續加快,疊加內需政策效果看,二季度經濟有望重返擴張區域”,國內經濟活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生產、新訂單指數續升,顯示國內生產與供給端擴張加快。這一切自然要歸功于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經濟活動得以加快恢復,此前密集出臺的減負讓利、提振內需政策效果顯現,國內需求與供給逐步形成良性互動,以及海外多地陸續解封復產,需求邊際改善也一定程度緩解了外需下滑的壓力。
(原標題:中國6月制造業PMI超預期回升至50.9%)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