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發生前,哈工大與該軟件商MathWorks公司一直保持緊密聯系,曾邀請該公司員工舉行講座,為學生講解MATLAB的使用操作流程。今年3月,哈工大還發布了MATLAB校園授權License更新指南,雙方進行了正常的校企合作。結果僅過去三個月,美國的一張禁令,讓MathWorks公司“翻臉如翻書”。
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實體名單”,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等列入出口限制實體清單,其中就包括哈工大和哈工程兩所院校。這次發布的清單從硬件擴展到軟件層面,代表以后哈工大師生寫論文將不能再使用MATLAB處理數據。
MATLAB是一款由美國The MathWorks公司開發的商業數學軟件。目前有超過6500所大學和學院使用MATLAB在技術學科中進行教學和研究,超過100000個企業、政府和大學站點進行了軟件安裝,有525000名MATLAB Central應用程序貢獻者,是400多萬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的必備軟件之一。
MATLAB可以用于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以及數值計算的高級技術計算語言和交互式環境。除了矩陣運算、繪制函數/數據圖像等常用功能外,MATLAB 還可以用來創建用戶界面及與調用其它語言(包括 C、C++、Java、Python和FORTRAN)編寫的程序。MATLAB 可支持設計和開發各種先進產品,包括汽車系統、航空飛行控制和航空電子、電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工業機械以及醫療設備。
如果MATLAB軟件被禁用,也就意味著學校不得不尋找代替產品,但MATLAB等軟件集成了大量的學科領域專有知識,強大的仿真功能和模型直接生成工業代碼的能力在業內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很難被替代,重頭開發難度很大,并不是會寫代碼就能搞定的。
更嚴重的是,整個學校如果被禁用了正版軟件,學校的人員再發表論文或者從事商業項目,其成果原則上就不應包含基于 MATLAB 的內容了,這方面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型機構單位或商業公司不得不購買正版軟件的原因。
這個打擊與美國對華為的發難簡直如出一轍。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一紙出口新規則封死華為退路:只要采用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的芯片,都需要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
美國政府“大棒揮舞”,要求給華為制造芯片的臺積電停止供貨,理由是臺積電使用了美國技術。并且,華為將無法使用EDA等美國軟件進行芯片設計。作為芯片設計的關鍵軟件技術,沒有EDA技術幾乎就無法研發出芯片。即便華為海思可以自己設計芯片,但設計芯片需要用的的軟件,仍依賴國外技術。
這就是工業軟件的威力,雖然它的市場份額卻小的可憐,但它卻支撐了整個工業的體系,是人類基礎學科和工程知識的集大成者。在中美拉鋸之下,它成了我們的命門。處處不如人,于是處處受制于人。
工業軟件包含研發設計類(CAD、CAE、PLM等)、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MES、SCADA等)、業務管理類(ERP、SCM、HRM等)三大領域,其中研發設計類為核心和關鍵。然而,目前國外工業軟件巨頭幾乎完全壟斷了我國工業軟件市場。
比如數學分析領域的Mathematica、Maple,自動化設計領域的AutoCAD和SolidWorks,半導體EDA芯片設計領域的Cadence、 Mentor、Synopsys以及Crosslight,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領域的Ansys和Nastran,土木力學的MARC,FLAC,沖擊動力分析的LS-DYNA,流體力學的FLUENT……
曾有一些專業的行業人士表示,國產工業軟件較高水平落后達30年。盡管我國工業軟件起步不晚,甚至一度“百花齊放”緊隨世界一流,但由于我國某些主管部門和絕大多數工業企業“重硬輕軟”忽視軟件化建設,關鍵工藝流程和技術數據“空心化”,再加上國家“863”計劃支持政策的中斷,致使我國自主工業軟件市場占有率,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25%急劇萎縮到目前不足5%,關鍵領域甚至全軍覆沒。
如今,隨著美國的“專利大棒”從商業領域揮向了教育領域,軟件技術的自主研發已變得更迫在眉睫。沒有強大的工業軟件,就沒有強大的工業制造。我國要實現‘制造強國’,必須擁有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