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科技動態】在工件的實際加工中,大部分特征可選擇三軸機床加工完成。精度要求較高或三軸機床難以加工到位的特征,需要轉移到五軸機床上完成。
那么問題來了,工件在裝夾至五軸機床時,位置精度如何保證呢?接下來,小編通過一個案例帶大家尋找答案!
加工案例
下圖為汽車車門模具斜頂鑲塊,在完成三軸加工后,需將其裝夾至五軸機床進行清根清角加工。由于產品整體余量公差為±5μm,故其工件位置誤差需小于5μ。

如何實現,一起來看看精雕解決方案!
精雕方案

精雕工件位置補償方案
在精雕SurfMill軟件中完成工件位置補償探測工藝規劃,并輸出測量所需的NC程序。

探測工藝規劃
精雕高速加工中心根據NC程序,自動完成工件真實位置的探測。
精雕數控系統的“工件位置補償功能”,通過計算實際位置和理論位置的偏差,實現工件位置的智能補償修正。
方案驗證
采用精雕在機測量技術后,從工件安裝至五軸機床到完成工件位置補償僅用時2min,而通過打表等人工操作進行位置補償則需要30min,精雕方案將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15!
時間縮短了,精度怎樣呢?
工件位置補償完成后,我們使用一根驗證棒插入工件頂部的孔特征。該驗證棒與孔的單邊間隙為15μm,若孔柱可順利配合,則說明精雕解決方案有效保證了工件位置補償精度。
是否能夠順利插入呢?有圖有真相,下方動圖帶你見證“驚險”時刻!
測試棒與孔順利配合,說明工件位置補償成功!
您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不不不,讓我們難度升級,來進行“硬幣挑戰”。
硬幣挑戰
我們將在工件的裝夾位置隨機插入一枚硬幣,隨后使用精雕在機測量技術進行工件位置補償,并在補償后記錄工件上8個點的坐標值以驗證補償精度。
看看這次精雕在機測量技術能否經受住考驗。
測量數據如下:

工件位置補償后測量結果
加工結果
采用了該項技術后,順利在五軸機床上使用R0.1刀具完成了清角加工,工件表面接刀痕小于3μm。
對于在機測量技術和三軸五軸接序加工,您有哪些體會和疑問,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互動交流~
(原標題:2分鐘完成五軸加工中的工件位置精準補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