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科技動態】在以往的生產過程中
刀具壽命的衡量方式通常以加工數量為單位
例如某品牌的絲錐聲稱:
能在6061鋁合金上加工10,000個
M6*1深度為15MM的有效螺紋孔。
但是,這里的數值對你來說真的有用嗎?

絲錐在測試的時候
通常是在單個工件上,即使是加工10,000個螺紋孔,整個加工流程(鉆中心孔,鉆螺紋底孔,攻螺紋)所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很長(通常少于12小時),而且攻螺紋之前會仔細檢查底孔的質量,切削液的質量也能保證在良好的狀態。
而實際的生產中
10,000個螺紋可能分布在1000個工件上,可能工件的單個工序(包括銑,鉆,鉸,鏜等多種刀具)需要40分鐘,則加工完這10,000個螺紋孔大約需要666.7個小時(約為27.7天),在這段時間里,切削液會由于大量的切削后的雜質造成質量嚴重下降。
這貌似和測試時候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在實際加工中會有:中心鉆磨損,鉆頭磨損,鉆頭斷裂,切削液質量下降等諸多不利于此螺紋加工的因素,這些不確定的因素都會使得絲錐無法達到測試時候的數值。

如果這些數值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絲錐斷裂是因為加工時候的扭矩值過大,超過了絲錐能承受的大扭矩值,所以才造成了斷裂。所以監測加工時的扭矩值大小,就意味著檢查刀具的狀態。
例如:直徑5MM的鉆頭,通過連續幾次的測量,在10Nm-20Nm時候加工狀況良好,超過22Nm的時候開始出現加工孔的質量不合格,幾次鉆頭斷裂的扭矩值為45Nm,49Nm,50Nm, 43Nm,40Nm。
那機床是如何自動監測這些至關重要的扭矩的呢?
在以往的數控系統中,扭矩值顯示為主軸負載,扭矩范圍用百分數(%)表示,只會設定一個大的扭矩值,超過就會發出警報:主軸超過負載范圍!

在哈斯的數控系統(NGC)中,主軸的負載不僅可以通過扭矩值來顯示,還可以在刀具庫中設定刀具在使用時的扭矩范圍。以上面的直徑5MM的鉆頭舉例:
小于1Nm(警告 ,提示刀具已經破損并暫停程序);
大于1Nm且小于20Nm(無提示,程序照常運行);
小于22Nm且大于20Nm(提醒,告知盡快更換刀具程序繼續執行);
大于22Nm(警告 ,提示刀具處于危險狀態,任何使用此刀具的程序在使用到此刀具時程序都會自動停止);

注:每種刀具的屬性都可以自定義。
不僅僅是鉆頭和絲錐,所有的切削工具都可以用此功能。
此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加工安全性
對于加工小批量或者單件的企業來說
會顯著的降低生產成本
希望你也能早日用上此項功能!
(原標題:實時的主軸扭矩監測能做什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