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世界第二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德國大陸集團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停止開發汽油機及柴油機等內燃發動機。
作為與德國博世及日本電裝等企業齊名的內燃機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打算在2025年至2030年間生產后一代內燃發動機,此外,大陸集團將通過強化純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車使用及逆變器等系統零部件業務,提高動力傳動系統業務的銷售額。
除了大陸集團之外,已有眾多汽車企業表示未來將減少甚至停止內燃機的投資與開發。
早在2017年,沃爾沃汽車集團就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則標題為“Volvo Cars to go all electric”(沃爾沃汽車將全面電動力化)的新聞,宣告沃爾沃將會在2019年將動力全面電動化。其執行長表示,未來沃爾沃車型的動力將會有所提升,但是這些提升的動力可能不會來自于內燃機引擎。
車用內燃機將成為歷史?
從一百多年前內燃機被發明出來,拉動人類奔向21世紀的燃油汽車就是人類交通史上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將城市變得龐大,也將城市間變得緊密。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禁售車用內燃機的呼聲卻越來越大。
作為需要燃燒燃料的機器,內燃機本身體積大,排除廢氣會污染環境,噪音也大。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汽車廢氣造成的大氣污染已受到廣泛的重視。
而且從國家能源層面考慮,化石燃料是的,終將會枯竭。在化石燃料枯竭之時,內燃機也終會成為歷史。
電動汽車的優勢
相較而言,電動汽車大的特點便是它用的是電能,電能是目前人類使用頻率高的能源。不論是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還是科學研發,人類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持,它早已滲透到了社會的每個角落,甚至連燒油的汽車,斷了電也無法繼續正常運行。
而且,電動汽車的污染排放量幾乎是零,對于保護環境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屬于環保出行工具。這兩個優勢是燃油汽車無可比擬的。
所以,對于汽車用戶而言,盡管燃油汽車仍是出色的選擇,然而從社會能源分配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油轉電又是勢在必行的。
電動汽車世界很快就會到來?
答案是并不會。
事實上,電動汽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電池問題。一般來說電動汽車一組電池價格至少為三千元左右,這樣換算一下,電動汽車更換電池至少六七萬元。這個價格幾乎可以買一輛汽油車了。另外,廢電池同樣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問題,而這樣的問題暫時也無法得到解決。
寶馬集團董事會成員弗羅里希就曾表示,從電池原材料角度考量,純電動車的成本更高,隨著這類原材料需求的提升,這一情況或將持續乃至惡化。
此外,電動汽車充電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電動汽車充電一般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可是這屬于快充,對汽車的電池損耗很大。如果使用慢充的話,一般是八個小時以上。這樣的話有任何緊急的事情,根本沒有辦法處理。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所以,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還沒有辦法真正迎接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當然,事物發展的過程總是漫長和曲折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