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上下游】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清和在全國兩會期間透露,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已在該公司投產運行,相比傳統(tǒng)人工操作模式,人員精減50%,生產效率提升30.1%,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5%以上。


轉向架相當于軌道交通車輛的“底盤”,是決定車輛安全、舒適、導向以及支撐車身的核心部件。據(jù)周清和介紹,這個智能制造車間的主體共計4棟廠房、11條子生產線,涵蓋加工、裝配、焊接、涂裝、物流等轉向架生產制造全過程。輸入指令后,運輸小車從立體物料庫取料,再輸送到相應工位,智能制造裝備根據(jù)物料的二維碼參數(shù)自動生產,之后產生新的二維碼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直到成品入庫,全程自動完成。
周清和表示,11條子生產線可達到大化的協(xié)同平衡,將相互等待時間降到小。其中,轉向架的構架、車輪和車軸3條生產線之間的相互等待時間基本為零。同時,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能根據(jù)任務變化進行柔性化生產,可實現(xiàn)小批量試制與大批量投產同步進行,約20分鐘就可生產一個車輪。
2015年6月,該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項目獲得工信部批復,同年啟動建設。
(原標題: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投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