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的評論員劉戈介紹,一所招聘機構做的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以前用工荒主要出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今年春節前后的用工荒波及到了二三線城市。其中,缺人手的是營業員、送餐員、保潔員等職業,這也反映了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變化等在內的結構性變化。
是什么問題導致了用工荒?
首先,用工荒面臨重要的難題就是勞動力總量和勞動力質量問題。從2012年以來,我國16歲——59歲的勞動人口在不斷下降,雖然我國擁有9億多勞動人口總量,但是由于早年間計劃生育等政策的發布,目前勞動力數量整體處于下降趨勢。
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質量參差不齊也導致了用工荒的出現。據《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顯示,我國技術工人占就業人員的比重大體上占到20%,而高技能人才只占6%,這兩個比例都是比較低的。有一定技能的工人相對較少,技工隊伍不健全,技工中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
如今,有一部分人沒事做,有一部分事沒人做的尷尬局面形成了用工荒的結構性問題。勞動力總數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力供給,而在產業的調整和轉型中,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者的能力與技術革新不匹配,又使已有的勞動者無法順應社會的需求。
如何解決用工荒問題?
用工荒的結構性問題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因此多方協調共同努力,打造出一個適宜就業的社會環境。當然,從總體來講,我國的用工市場基本上是趨穩的,也就是說,總體的就業形勢不用太發愁。
首先,建立完善的就業長效機制、體制機制的改革是就業的治本之策。從長期來看,解決穩就業的問題,還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比如,現在薪水固然對勞動者而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戶籍制度改革,勞動者能在這里落戶,能否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樣的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有社會保障能夠有著落,勞動者的孩子就在就業的城市能不能讀書,醫保能不能在這里報銷,這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體制機制,涉及到新的制度安排,這些才是解決我們穩就業的長效機制,也是治本之策。
其次,對于企業來說,轉型升級是企業的關鍵性步驟。只有通過轉型升級,實現自動化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拿出更高的工資吸引人才,完善獎勵機制,企業才能真正留住人才,解決招工難的問題。
后,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勞動者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完善自身技能素質,學習先進技術,才能匹配社會發展,不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淘汰,充實我國的高技術人才大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