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本網原創】中國高鐵是中國設計、中國制造、中國創新的象征,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其重要性,很多媒體以及個人借此炒作、借題發揮。有的媒體對高鐵進行夸大性的報道,讓讀者對高鐵產生錯誤的觀點;有的媒體則存在貶低的行為,故意抹黑高鐵技術以達到吸引眾人眼球的目的。對于中國高鐵,無論是一味抬高還是一味貶低,都是不可取。只有正確認識它的優點和問題,才能擁有更快的進步速度。

一、中國高鐵的技術領跑世界嗎?
這個當然是真的。盡管很多無良的媒體宣傳炒作中國的高鐵技術大多來自國外、缺乏有核心技術等等,但是這種嘩眾取寵的說法并不可信。中國的高鐵在早期確實引進了一些外國技術,但這并不是簡單的仿制,而是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
目前,中國已經完夠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建設“全體系”高鐵。在高鐵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穩居世界梯隊。
——中國高鐵列車實現了全譜系自主研發,轉向架、列車網絡控制、車體制造等關鍵技術都已實現自主掌控,同西門子、阿爾斯通等國外巨頭處于同一水平線。對世界先進高鐵技術,從以前的“仰望”,發展到當前的“平視”。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核心軟件、成套列控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對國外產品實現全面替代,能夠根據高寒、風沙等不同工況條件提供高速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我國復雜的自然氣候條件,保證高鐵穩定安全運營。
——中國高鐵橋梁、隧道等線路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居于世界前列。我國鐵路基建施工設備自主化程度高,能夠應對各種復雜、兇險的地質條件,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基建狂魔”。
二、關鍵小零件、大型機床仍依賴洋槍洋炮?
關鍵小零件、大型機床仍依賴洋槍洋炮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存在的。目前,高鐵的自主掌握程度高,技術先進,但在基礎裝備制造、技術研發的短板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零部件制造方面。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在一些先進列車生產車間,許多機床、設備標簽上都注明了“出生地”是一些西方國家。許多工程師對記者說,國內不是沒有大型精密加工機床產品,但以前沒用過,設計到產品質量安全,不敢貿然換新,只好依靠“洋槍洋炮”。
除了機床,高鐵列車的部分軸承、車輪、齒輪傳動系統、轉向架等構件以及某些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目前還需要進口。另外,高鐵車上的電氣部分,類似受電弓、變流器、制動裝置等也主要依靠進口或者是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資公司組裝,國內生產的產品在可靠性上還有存在差距。
當然,并不是所有零部件都依賴進口,很多零部件國內企業也能進行生產,但是困于成本太高,產量太低,只能用進口的代替。
三、高鐵沒必要高國產化嗎?
有觀點認為:我國的高鐵既然已經達到的水平了,還有必要大費周章造“小零件”、實現高國產化嗎?答案是有必要。
一方面,說沒必要只會影響科研人員的研發熱情,如果科研自身對于研究如何突破“小零件”的制約失去了興趣,那么就突破與創新只會更加艱難。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為了讓自身技術的,往往會在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上禁止出口,中興事件已是前車之鑒。所以,縱然經濟化提升了高鐵的生產效率,但是保持高國產化才會使我國高鐵掌握持久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高鐵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不斷前行。從一窮二白到世界,從一無所有到自主創新,中國高鐵走出的道路正是中國制造、中國設計、中國創新所要前進的方向。改革的車輪正滾滾向前,高鐵上的中國正疾步如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