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地區風采】近日,湖南長沙市發布《關于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標志著長沙智能制造工作開始向縱深推進。
智能制造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的必由之路。長沙是中部地區的制造大城,正全力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這就要求長沙全面推進工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制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經信委主任黃滔向記者透露:“此次放出的政策紅利將讓長沙工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并激勵傳統制造業實現突破,切實推動長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新政誠意十足
據了解,此前長沙市已先后出臺“工業30條”、“人才新政22條”、“科技創新1+4”、產業鏈發展意見等政策文件,以期推動智能制造發展。此次在深入調查研究長沙實際并借鑒青島、寧波、深圳等城市成功經驗后,長沙市發布的《若干政策》從智能制造服務提供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設計、企業智能化改造實施及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為企業推進智能制造提供了多層次、支持。其中,長沙將鼓勵工業企業大力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對智能化技術改造有明顯質效的工業企業,高可補助1000萬元。
《若干政策》還明確,長沙將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子基金,著力發揮產業基金對智能制造的引導和培育功能,同時推進試點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系統解決方案的設計,鼓勵智能制造服務提供商入戶為企業開展與優惠的“一對一”服務。而對試點企業購買采用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市經信委將給智能制造服務提供商5萬元至20萬元的獎勵。
面對當下企業轉型訴求強烈,服務商卻供不應求的問題,《若干政策》提出,長沙市將著力培育和聚集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務提供商,不斷推進試點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同時引導和鼓勵試點企業引進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對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智能化提質改造。對采購本市開發的工業軟件和本市生產的智能裝備進行技術改造且有明顯質效提升的試點企業,按采購價格的3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補助金額高不超過1000萬元。
另外,在推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建設方面,長沙市將大力開展智能制造相關活動,組建智能制造聯盟,支持智能制造“產、學、研、金、用”協同發展。在全國已有的類似做法中,長沙市出臺的《若干政策》可以說是含金量高政策之一。
獨具長沙特色
長沙深厚的智能制造底蘊成為了新政落地的基礎。
數據顯示,自2015~2017年底,長沙市共有20個企業、項目獲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數量居中部省會。今年,又有一批即將獲批試點示范。此外,目前長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推進智能制造的長沙經驗。
長沙將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作為推進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長沙市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發展的意見》,促進產業鏈整體向智能化轉型。
長沙按照政府、企業主導的原則,制定出臺《長沙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管理辦法》,持續推進企業試點示范。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國家智能制造專項示范帶動下,長沙許多企業開始主動推進智能制造,形成了“頂天立地”的大企業與“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智能制造新局面。
效果值得期待
黃滔表示,《若干政策》的出臺對長沙未來工業經濟發展與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影響十分值得期待。
對于長沙來說,只有實現“大范圍產業智能化”、“大規模智能產業化”、“智能制造產品與技術市場化”,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的目標才可能實現。《若干政策》提出,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化”與“智能產業化”,大力引導和鼓勵試點企業引進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對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智能化提質改造。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等實現智能化轉型的企業,這兩年來發展態勢很好,并開始實現智能化工廠和產品化。拿三一重工來說,其2016年就有40%左右的收益來自海外。
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一是要產業智能化。產業智能化長沙做的較早,長沙在積極創建國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的同時,大力推進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建設。2016年,有230家企業,2017年又推了100家,三年以后將達到530家以上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示范車間)的規模,這530家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的產值預計將占長沙的50%以上;二是智能產業化,通過智能制造帶動上下游軟硬件的開發;三是推動智能產業走出去。
此外,《若干政策》也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影響。近年來,在長沙提出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大規模推進產業智能化”的過程中,許多長沙企業也都在加速智能化轉型。
智能化技術改造不僅有助于企業緩解技工短缺、環境承載力有限等困境,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生產的標準化要求,創造更大的先進產能,還將拓展產業鏈,帶來集約發展。隨著工業制造逐步走向智能化、化,越來越多的“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將在長沙出現。
(原標題:“智變”促質變 湖南長沙成為中部智能制造高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