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地區風采】6月19日,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揭牌,這是設立在遼寧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近年來,沈陽不斷發布各項政策,旨在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一個個事實和一份份成績單也表明,遼寧正逐漸向智能制造強省不斷奮進。
早在2015年,沈陽便發布了《沈陽制造業智能升級行動方案》,該《方案》提出,推進優勢傳統工業企業實現“車間智能化、工廠數字化”,激發新興戰略產業提高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搶占智能制造世界高地。2018年年初,沈陽市把建設東北亞先進裝備智能制造中心,列為全市面向未來建設的“四大中心”之一,由此,智能制造成為了沈陽城市行動。
回望往昔,沈陽市諸多企業早早就對智能制造進行了布局。首先來看沈陽地區——沈陽機床。2007年,沈陽機床從核心技術突破入手涉足于智能制造,再到2012年實現技術突破,直至2014年世界推出的i5智能機床產業化,再到如今超萬臺i5已經進入“云端”,沈陽機床成為行業佼佼者。以i5智能機床產品為核心,沈陽機床打造開放式智能操作系統平臺,從而實現了智能機床走向“云端”。從單一賣產品,建設智能工廠,再到建設5D制造谷即形成智能工廠,融服務、檢測、培訓、研發中心于一體的產業生態,沈陽機床開創了世界智能制造新模式。更可貴的是沈陽機床“制造云”——iSESOL,成功入選中國物聯網產業聯盟2018“中國工業云平臺”。
說完沈陽機床,再來看看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沈鼓云”正式開張,以“互聯網+生產性服務”模式,通過長期積累離心壓縮機等產品工業數據,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實時、遠程、在線監測服務。“沈鼓云”已實現為1600臺大型機組遠程在線監測和診斷智能服務,為客戶贏來了巨大效益。因走在行業前列,“沈鼓云”被工信部評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案例”。
除此之外,沈陽汽車產業智能化也是沈陽智能制造亮點。由151臺機器人構成、自動化率達到75%、每105秒就下線一輛新車的華晨汽車智能制造平臺,不僅被科爾尼管理咨詢評選為“2017中國佳工廠”,還名列“中國制造2025”的典范??偼顿Y高達76億元的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則以“世界上先進的汽車工廠之一,開辟了‘工業4.0’科技應用的先河。”叫響世界汽車產業界。
2018年年初,在韓國平昌冬奧運會閉幕式中,表演“北京八分鐘”的24臺智能機器人讓世界認識了“沈陽新松”這個名字,作為早開始布局智能制造的企業之一,新松機器人在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形成了行業優勢和競爭力。特別是新松機器人正建設的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一體的機器人跨界技術智能制造平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
關于沈陽企業的智能制造路程暫且就提到這些,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上來。據了解,該中心是以沈陽智能機器人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依托,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新松公司等單位共同設立的。該中心按照企業化機制運行,采用“公司+聯盟”模式運營,其中包括14家股東單位,整合了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等重點學科群和科研基地。該中心將著力培育發展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檢驗檢測能力、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試孵化能力、應用示范能力及行業支撐服務能力等,形成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行業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國家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基地。
該中心的建立,將極大程度上加快沈陽地區智能制造的進程。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我國從2016年起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目前已批復包括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內的7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機器人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在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道路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相信通過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建立,我國智能制造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更好的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沈陽日報,本網編輯整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