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提問,因為本人沒有去到華中數控發布會現場,所以查閱了一些資料,跟業內的朋友交流了一下這個問題。之后以個人的身份回答你。如果下文的觀點有錯誤或者不當的地方,也歡迎各位網友指出,并一起來討論。
說到換道超車,一般是跟彎道超車來比對。
彎道超車是賽車上面的一個“必殺技”,同級別的賽車在直線上很難建立超車優勢,彎道超車成為了一種選擇。后車在入彎點前與前車并排駕駛的時候,打算超車,這時候前車有義務減速并讓出一定空間給后車超車。這個是彎道超車的理念。
現在全世界的企業都在進行探索,我們也在進行積極地嘗試。很多人認為彎道很難超車,提出了“換道超車”的概念。在2017年IT峰會上馬云也提出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要“換道超車,不要彎道超車,彎道超車,十有八九要翻車”。為什么說彎道很難超車,在這里引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張瑞敏的演講內容:“彎道的規則是人家定的。在彎道上,人家走在前面,你認為人家要減速,但是你彎道不應該減速嗎?所以彎道很難超車。”
海爾是認為要換互聯網的道,用互聯網的道超過去。在機床行業,華中數控推出了iNC智能數控系統概念機,我認為是在數控系統上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道,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方面做有益嘗試。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認為,智能機床的開發是中國機床行業“換道超車”,實現數控系統從“跟跑”到“領跑”的一個機會。
現在很多人都對換道超車的可行性存疑,特別是換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道。個人認為,換道超車也是有可行性的。而且我們很多企業已經在嘗試換道超車(包括沈陽機床i5),這是從另一方面的一個證明。不管是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我們根本是想實現加工的率,加工高精度,成本的控制,需要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不斷提升。效率可以表現在加工過程中單個工序時間的縮短,以及整個生產運輸過程的時間縮短。加工精度終要靠機床本身的精度來保證,受到機床控制方式(數控系統)和零部件(主軸、絲杠)等多方面的影響。華中數控提出的智能數控系統(iNC,intelligent NC)和智能機床(iNC-MT,intelligent NC MachineTools),智能優化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優化控制系統,提升加工精度,實際也是預期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至于華中數控提出的這一換道超車的方法是否可行,華中數控、寶雞機床、華中科技大學開展智能數控系統(iNC,intelligent NC)和智能機床(iNC-MT,intelligent NC MachineTools)的探索是否成功,我們提出理論,并且去實踐,那就是很好的。不要因為這個觀點是我國企業提出來的,就覺得不可能、不可靠、不可行。如果換道之后,這些產品經實際檢驗確實也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那么就是成功的。終的效果如何,是需要市場和實踐去檢驗。我們看結果。
華中數控與它的合作伙伴在換道超車路上不斷努力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智能數控系統和智能機床的探索并非空談。針對加工精度,從數控系統方面,華中數控正在研制中國臺具有超精密加工控制能力的數控系統。據華中數控的文章“厲害了華中數控,超精密加工數控系統震撼亮相《大國重器Ⅱ》”介紹,目前華中數控研發的HNC-8高性能數控系統,分辨率達到1納米,擁有大通道數10個,大軸數127個。指標全面達到先進水平,利用的“色譜圖”提高加工精度,利用機床內部電控大數據構成的機床“心電圖”,實現機床智能化功能。本文還介紹,華中數控正與相關企業合作研制一款智能數據采集器。智能數據采集器已經應用于勁勝公司3C智能工廠,能夠對一百多種不同品牌的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機器設備進行數據采集,解決智能工廠改造過程中數據采集的難題。華中數控參與了該智能工廠的規劃和實施,主要負責提供機床數控系統、機器人、產線總控系統和智能工廠大數據。
后要說的是,個人認為,不管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車”一定要好。就像一開始說到的,彎道超車要后車在入彎點前與前車并排駕駛,才能超過去。換道超車,不是同級別的車在直線也上很難建立超車優勢。在材料、零部件等某些還沒有跨過去的坎上,我們需要腳踏實地一些。另一方面,換道超車確實也是我們的機會,在追趕的路上,我們需要勇敢嘗試。
機床商務網 秦小俊
2018.4.23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