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長升:改造老設備故障率下降近90%
同事們眼中的李長升是現代化全自動軸承生產線上的技術名師。李長升在瓦房店軸承集團工作了30多年,從勞動模范到高技能人才、從中國機械工業突出貢獻技師到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全國技術能手,一路走來,全憑他對技術的不斷鉆研。他推廣應用現代技術對老設備革新改造,使設備故障率平均下降近90%,生產效率平均提高20%。
二、古稀翁龐國棟堅守車間一線不言老
70歲,對于一個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正是兒孫繞膝、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也是需要兒女不斷照料的時候。而在棗強縣燃氣調壓器行業,卻有這樣一位閑不住的老人——龐國棟,多年來,一直堅守在車間工作線,從未放棄和離開過。
三、趙鈺民:制造多支“中國”曲軸
剛滿30歲的趙鈺民雖然很年輕,卻已是數控機床操作領域的技術“大拿”。趙鈺民是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曲軸車床的主機手。工作不到十年,他實現了從初級工到技師的華麗轉變,并先后被授予“大連市技術能手”、“遼寧省技術能手”、“遼寧省技能大師”及“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四、滄州青年創業者張鐵剛:數控研發逐夢記
數控橫剪機旋轉機頭、多功能數控橫剪機、沖多排孔橫剪機……在滄州科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張鐵剛的精心研制下,一個個體型巨大的機械裝置,不斷傳遞出數控智能的創新信息。因熱愛、專注新型數控設備研發,張鐵剛這個只有初中學歷的青年創業者,目前已獲得5項國家。

2015機床行業的“大國工匠”
“敬業”、“認真”、“有擔當”、“工作中不放過一個細節,的較真兒”,這是同事們對中科院沈陽計算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銳鋒一致的評價。
郭銳鋒已習慣這種通宵達旦的工作狀態。作為一個工程研究中心——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學術帶頭人,他還經常深入到車間與一線研發人員一起搞調研、克難關。
六、中航工業“拼命三郎”徐明:20年著迷機床歷練技能
徐明今年37歲,工齡20年,黨齡15年。中航工業洪都勞動模范、江西省技術能手、中航工業航空裝備黨員、中航工業杰出青年、中航工業黨員……榮譽是徐明不斷突破自我、挑戰的熠熠閃耀的勛章。20年的光陰,稀薄了頭發,歷練了技能。一起共事的人說,“拼命三郎”都不足以形容他。
七、中信重工譚志強:攻克頭發絲精度的大工匠
中信重工“大工匠”譚志強是河南省創業創新大潮中涌現的一個典型代表。他立足本職崗位,刻苦鉆研業務,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積小成大、積微成著,完成了諸多重大課題攻關,為企業創造了巨額效益。今年46歲的譚志強,是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共產黨員、大型數控龍門鏜銑床機長。從不懂數控機床的小學徒,到能熟練操作國內少有的大型龍門鏜銑床的大工匠,經歷了29個春夏秋冬。
八、成飛技師張川:打造航空精品編織航空精神
他靠著不懈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從一名學徒工開始,默默奉獻25年,成長為公司技師、中航工業特級技能專家、全國技術能手。他帶領團隊以“工程”為目標,高質、,力保節點完成任務,創造項目研制“零”失誤的奇跡;在省、市政府支持下,他創建“張川數控技能大師工作室”,發揮高技能人才“家”、“匠”無縫對接的關鍵橋梁作用。他就是中航工業成飛勞動模范——張川。
九、創新大師徐寶軍在機床車間里找效益
1969年出生的徐寶軍,1988年參加工作,現為沈陽機床廠車銑復合產品線技術部客戶工藝室數控調試車工、技師。先后獲得沈陽市技術大王、沈陽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機械工業技術能手、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遼寧省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榮譽津貼,今年又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十、江麓公司湘潭先鋒號郭喜金:不知疲憊的老黃牛
郭喜金年齡不大,進公司上班的時間不長,但同事卻叫他老黃牛。短短8年的工作經歷,他敢挑重擔、勇于攻關,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精密機加事業部銑工班班長。2014年他全年完成工時26217小時,產品合格率達99%。2015年一至五月郭喜金就完成工時近一萬小時,產品合格率達100%。一年半的時間里完成了12年的工作量,他能不是老黃牛嗎?
十一、80后技能大師何波:0.01毫米之間的“較量”
在成都高新區(西區)的中國電科集團第29所四威產業園,記者見到了80后的何波技能大師工作室“”——何波。從初出茅廬的技工學校畢業生,到技能大師工作室“”,十余年里,何波崗位更迭,卻總不離一線。用他的話來說,生產一線,是距離他研發與創新服務產業化的近距離。
十二、從普通工人到技師“全國向上好青年”孟維的進階路
孟維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為江蘇省企業技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并入選“2012江蘇好青年百人榜”。耐得住寂寞,能吃苦,有耐心。從一名徐工集團普通的一線工人進階為全國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研發創新團隊帶頭人,這一路,孟維正是這樣走了過來。
十三、王健健:靠實力,從學徒工到車間主任
4年前,王健健從一個大職專畢業的學徒工開始,經歷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學習、鉆研、培訓、深造,成長為能夠擔當獨立操作的主操手;從大的立式加工中心班班長,再到公司大的車間、核心的加工車間的主管領導,成為在數控設備加工方面的年輕專家。他是公司的技術帶頭人,解決問題的能手,得到機床集團工作人員的贊譽。
十四、李成亮:嚴于律己、敢于創新的“80后”數控技術能手
2008年,李成亮在紅林公司舉行的青工技能比武活動中脫穎而出,以綜合成績排名的優勢,摘得數控車工桂冠。這一年他26歲,參加工作僅4年;2010年,在河南洛陽舉行的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數控車工中航工業選拔賽中,李成亮位列三甲;2013年,李成亮再次在貴州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數控車工“名”……李成亮是貴州紅林機械有限公司外貿事業部數控班活塞單元組組長,一名普通的數控車工,通過自己先天的悟性和后天的刻苦努力,已經成長為紅林公司數控操作80后的人物。
十五、馬智勇:“學徒工”變“百事通”
剛進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時,馬智勇還是個門外漢。他利用休息時間,收集有關數控編程、電氣控制、機械控制的資料,掌握了自動線數控機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如今,40歲的馬智勇已成為一名能夠排除車床故障的行家里手,為確保生產線投產后正常運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車間員工都親切地稱他為“百事通”。
2015年機床行業的“大國工匠”盤點還未結束,敬請期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