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太勇教授正在進行《從數字化制造到智能制造》主題演講
本屆工博會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集中展示了2015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體現了國內外制造“跨界、協同、融合、創新”趨勢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成為關注中國制造的“風向標”和智能制造平臺。作為機床行業資深研究專家,王教授與廣大行業人士進行“從數字化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對話,并與臺下嘉賓親切互動,分享經驗。創新的智能化思維也喚起了聽眾對智能制造的興趣與思考。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智能制造背景、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三部分進行,深入探討行業如何從數字化制造邁向智能制造,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智能化生產對制造業的影響日益深刻,也給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生產企業紛紛轉型。
如何“擁抱智能制造”,實現工業生產的“數字化與智能化”雙贏,在本次講座上,王太勇教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關于數字化制造與智能化制造的區別,王教授指出:數字化制造是將數字化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用于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對產品設計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的過程。智能制造以信息物理系統為核心,借助計算機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的過程。
在演講中,王教授談到: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主體,今后的制造必將是智能制造。王教授認為,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對制造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中國制造2025旨在實現“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即實現“中國品牌”向“中國商標”的轉變,將中國制造“率”變成中國制造“高質量”。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制造作為實力后盾,而數字化制造又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對此,王教授表示,實現智能制造的前提是數字化制造,只有將數字化制造與眾多的智能化方法結合起來,才能終實現智能制造。
演講的后,王教授還對本次座談會做了簡短精煉的總結:
我們國家很多行業已經處在信息化、自動化階段,但是制造數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所以必須從數字化起步,逐步實現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