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5導讀:由北京機電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靜壓導軌”Y26-31精沖壓力機,經過3個月的試運行考核,正式投入使用。精沖壓力機所采用的閉合高度調節技術確保了調節精度,提高了模具保護裝置的靈敏度和可靠性。
基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0MN精沖壓力機”課題研究成果,由北京機電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靜壓導軌”Y26-31精沖壓力機,經過3個月的試運行考核,正式投入使用。
新一代精沖壓力機的導向技術是在該所“內阻尼靜壓導軌”發明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設計的獨特技術,該技術具有免維護、抗偏載能力強及導向精度高等優越性。
精沖壓力機所采用的閉合高度調節技術確保了調節精度,提高了模具保護裝置的靈敏度和可靠性。
北京機電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原隸屬機械工業部,是中國機械工業鍛壓、熱處理、模具等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1999年7月隨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轉制為中央科技型企業。
北京機電所主要從事金屬塑性成形技術與裝備、金屬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真空熱處理技術與裝備、模具技術、汽車內飾件成形技術及裝備、精沖技術及裝備、金屬超塑性技術、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集成系統等多專業的研究開發工作。
北京機電所現有職工300多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6名,研究員級高工36名。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學會、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全國鍛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熱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均掛靠于本所。編輯出版的《材料熱處理學報》、《金屬熱處理》、《塑性工程學報》、《鍛壓技術》向國內外發行。多年來,在政府支持下,設立了多個的研發機構:如國家發改委建設的“精密成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國援建的“精沖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科技部建設的“熱處理生產力促進中心”和“模糊控制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等。
北京機電所已形成了相關技術領域的綜合性優勢、并取得了一批達到先進水平的成果,近200項成果獲得或省部級獎勵。經過對科研成果進一步開發、轉化和集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凈成形和熱處理技術、裝備及系統集成工程項目在數百家大型企業得到應用,實現了工藝與裝備技術同步發展、經濟規模和效益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