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上減速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產品發展的總趨勢是小型化、高速化、低噪音和高可靠性,技術發展中zui引
人注目的硬齒面技術、功率分支技術和模塊化設計技術。
到80年代,國外硬齒面技術已日趨成熟,采用優質合金鋼鍛件,滲碳碎火磨齒的硬齒面齒輪,精度不低于ISO1328-1975的6級,綜
合承載能力為中硬齒面調質齒輪的3-4倍,威軟齒面的4-5倍。一個中等規格的硬齒面減速器的重量僅為中硬齒面減速器的1/3左右
,且噪音低,效率高,可靠性高。
對通用的減速電機來說,除了普遍采用硬齒面技術外,模塊化設計技術已成為其發展的一個只要方向。它旨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時
,即可能減速零件及毛坯的品種、規格和數量,以便于組織生產、形成批量,降低成本,獲得規模效益。同時,利用基本零件,
增加產品的型式和花樣,盡可能多地開發使用的變形設計或派生系列產品。
當減速電機的理論日益完善、更接近實際,而且齒輪和軸的材料普遍采用各種優質合金鋼鍛件,材料和熱處理質量控制水平有了
很大的提高,設計的結構更加合理,齒輪的加工精度提高等條件下,促使了減速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以來,陸續的引進*的加工裝備,通過引進,吸收*進技術和科研攻關,開始掌握了各種高速和低速重
載齒輪裝置的設計制造技術。齒輪的材料和熱處理質量級齒輪加工精度都有較大提高。到了90年代初,我國相繼制定了近100個齒
輪和蝸桿減速電機的標準,研究了許多新型的減速器,大體上實現了通用減速電機的更新換代。這時,我國的減速電機產品達到
了80年代的水平。部分減速器采用硬齒面厚,體積和重量明顯減小,承載能力,使用壽命,傳動效率和可靠性有了大幅度提
高,對節能和提高主機的總體水平起到明顯的作用,為發展我國的機械產品作出了貢獻。
進入90年代的中后期,國外又陸續推出了更新換代的減速電機,不但更突出了模塊化設計的特點,而且,在承載能力,總體水平
,外觀質量方面又明顯提高。面對這方面的差距,我們應該制定相對的對策:
有條件的企業應該瞄準的水平,盡快研究開發面向21世紀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推廣成本較低而承載能力又接近硬
齒的中硬齒面滾齒的新齒形和新結構。同時要加快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電機的更新換代,擴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