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B低壓齒輪油泵是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的轉換裝置。
CB-B齒輪泵應用范圍:用于機床、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源,也可作潤滑泵,輸油泵使用。
CB-B齒輪泵型號
CB-B齒輪泵外形圖
CB-B齒輪泵技術參數
型號 | 額定流量 h/min | 額定壓力 Pa | 額定轉速 min | 容積效率 ηv% | 總效率 ηbdt% | 壓力脈動 Pa | 噪聲值 分貝 | 電機功率 w | 重量 g |
CB-B2.5 | 2.5 | 2.5 | 1450 | ≤70 | ≤63 | ±0.20 | 62~65 | 0.37 | 2.4 |
CB-B4 | 4 | ≤80 | ≤72 | 2.8 | |||||
CB-B6 | 6 | 0.55 | 3.2 | ||||||
CB-B10 | 10 | ≤90 | ≤81 | 3.5 | |||||
CB-B16 | 16 | 67~70 | 1.1 | 5.2 | |||||
CB-B20 | 20 | 5.4 | |||||||
CB-B25 | 25 | 1.5 | 5.5 | ||||||
CB-B32 | 32 | ≤94 | ≤85 | 6.0 | |||||
CB-B40 | 40 | 74~77 | 2.2 | 10.5 | |||||
CB-B50 | 50 | 11.0 | |||||||
CB-B63 | 63 | 3 | 11.8 | ||||||
CB-B80 | 80 | 78~80 | 4 | 17.6 | |||||
CB-B100 | 100 | ≤95 | ≤86 | 18.7 | |||||
CB-B125 | 125 | 5.5 | 19.5 |
CB-B齒輪泵技術規格
型號 | C | E | H | C1 | C2 | D | D1 | d | E1 | T | b | M | K1 | K2 |
CB-B2.5 | 79 | 66 | 96 | 25 | 30 | a35 | a50 | a12 | 35 | 30 | 4 | M6 | Z3/8" | Z3/8" |
CB-B4 | 82 | |||||||||||||
CB-B6 | 86 | |||||||||||||
CB-B10 | 94 | |||||||||||||
CB-B16 | 107 | 90 | 132 | 30 | 35 | a50 | a65 | a6 | 50 | 42 | 5 | M8 | Z3/4" | Z3/4" |
CB-B20 | 111 | |||||||||||||
CB-B25 | 115 | |||||||||||||
CB-B32 | 121 | |||||||||||||
CB-B40 | 132 | 102 | 154 | 35 | 40 | a55 | a80 | a22 | 55 | 52 | 6 | M8 | Z1" | Z3/4" |
CB-B50 | 138 | |||||||||||||
CB-B63 | 144 | |||||||||||||
CB-B80 | 158 | 121 | 186 | 45 | 50 | a70 | a95 | a30 | 65 | 65 | 8 | M8 | Z1/4" | Z1" |
CB-B100 | 165 | |||||||||||||
CB-B125 | 174 |
CB-B25低壓齒輪油泵是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的轉換裝置。
CB-B25齒輪泵應用范圍:用于機床、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源,也可作潤滑泵,輸油泵使用。
CB-B10齒輪油泵,CB-B16齒輪油泵,CB-B25齒輪油泵,CB-B32齒輪油泵,CB-B40齒輪油泵,CB-B50齒輪油泵,CB-B63齒輪油泵,CB-B80齒輪油泵,CB-B100齒輪油泵,CB-B125齒輪油泵是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的轉換裝置。
CB-B10齒輪泵,CB-B16齒輪泵,CB-B25齒輪泵,CB-B32齒輪泵,CB-B40齒輪泵,CB-B50齒輪泵,CB-B63齒輪泵,CB-B80齒輪泵,CB-B100齒輪泵,CB-B125齒輪泵應用范圍:用于機床、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源,也可作潤滑泵,輸油泵使用。
XCB-B10齒輪油泵,XCB-B16齒輪油泵,XCB-B25齒輪油泵,XCB-B32齒輪油泵,XCB-B40齒輪油泵,XCB-B50齒輪油泵,XCB-B63齒輪油泵,XCB-B80齒輪油泵,XCB-B100齒輪油泵,XCB-B125齒輪油泵
齒輪泵工作原理是通過齒輪嚙合產生的空間將油從油箱擠壓到潤滑部位
在術語上講,齒輪泵也叫正排量裝置,即像一個缸筒內的活塞,當一個齒進入另一個齒的流體空間時,液體就被機械性地擠排出來。因為液體是不可壓縮的,所以液體和齒就不能在同一時間占據同一空間,這樣,液體就被排除了。由于齒的不斷嚙合,這一現象就連續在發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個連續排除量,泵每轉一轉,排出的量是一樣的。隨著驅動軸的不間斷地旋轉,泵也就不間斷地排出流體。泵的流量直接與泵的轉速有關。實際上,在泵內有很少量的流體損失,這使泵的運行效率不能達到*,因為這些流體被用來潤滑軸承及齒輪兩側,而泵體也絕不可能無間隙配合,故不能使流體*地從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體損失是必然的。然而泵還是可以良好地運行,對大多數擠出物料來說,仍可以達到93%~98%的效率。對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藝中有變化的流體,這種泵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如果有一個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側放一個濾網或一個限制器,泵則會推動流體通過它們。如果這個阻尼器在工作中變化,亦即如果濾網變臟、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壓升高了,則泵仍將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達到裝置中zui弱的部件的機械極限(通常裝有一個扭矩限制器)。
對于一臺泵的轉速,實際上是有限制的,這主要取決于工藝流體,如果傳送的是油類,泵則能以很高的速度轉動,但當流體是一種高粘度的聚合物熔體時,這種限制就會大幅度降低。推動高粘流體進入吸入口一側的兩齒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一空間沒有填充滿,則泵就不能排出準確的流量,所以PV值(壓力×流速)也是另外一個限制因素,而且是一個工藝變量。由于這些限制,齒輪泵制造商將提供一系列產品,即不同的規格及排量(每轉一周所排出的量)。這些泵將與具體的應用工藝相配合,以使系統能力及價格達到*。
齒輪泵的結構是很簡單的,即它的zui基本形式就是兩個尺寸相同的齒輪在一個緊密配合的殼體內相互嚙合旋轉,這個殼體的內部類似“8”字形,兩個齒輪裝在里面,齒輪的外徑及兩側與殼體緊密配合。來自于擠出機的物料在吸入口進入兩個齒輪中間,并充滿這一空間,隨著齒的旋轉沿殼體運動,zui后在兩齒嚙合時排出。
齒輪泵由一個獨立的電機驅動,可有效地阻斷上游的壓力脈動及流量波動。在齒輪泵出口處的壓力脈動可以控制在1%以內。在擠出生產線上采用一臺齒輪泵,可以提高流量輸出速度,減少物料在擠出機內的剪切及駐留時間,降低擠塑溫度及壓力脈動以提高生產率及產品質量。
1.齒輪泵不出油
如果在主機調試中發現齒輪泵不來油,首先檢查齒輪泵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齒輪泵有左、右旋之分,如果轉動方向不對,其內部齒輪嚙合產生的容積差形成的壓力油將使油封被沖壞而漏油。其次,檢查齒輪泵進油口端的濾油器是否堵塞,會造成吸油困難或吸不到油,并產生吸油膠管被吸扁的現象。
2.油封被沖出
(1)齒輪泵旋向不對。當泵的旋向不正確時,高壓油會直接通到油封處,由于一般低壓骨架油封zui多只能承受0.5MPa的壓力,因此將使油封被沖出。
(2)齒輪泵軸承承受到軸向力。產生軸向力往往與齒輪泵軸伸端與連軸套的配合過緊有關,即安裝時將泵用錘子砸或通過安裝螺釘硬拉而將泵軸受到一個向后的軸向力,當泵軸旋轉時,此向后的軸向力將迫使泵內磨損加劇。由于齒輪泵內部是靠齒輪端面和軸套端面貼合密封的,當其軸向密封端面磨損嚴重時,泵內部軸向密封會產生一定的間隙,結果導致高低壓油腔溝通而使油封沖出。這種情況在自卸車行業中出現較多,主要是主機上聯軸套的尺寸不規范所致。
(3)齒輪泵承受過大的徑向力。如果齒輪泵安裝時的同軸度不好,會使泵受到的徑向力超出油封的承受極限,將造成油封漏油。同時,也會造成泵內部浮動軸承損壞。
齒輪泵發熱
(1)系統超載,主要表現在壓力或轉速過高。
(2)油液清潔度差,內部磨損加劇,使容積效率下降,油從內部間隙泄漏節流而產生熱量。
(3)出油管過細,油流速過高,一般出油流速為3~8m/s。
齒輪泵是液壓系統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動力元件,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便宜、自吸能力強,抗油液污染能力強等優點,但是其zui大的缺陷是壽命過短,達不到設計要求的一半。外嚙合齒輪泵的設計壽命為5000h。但目前一般均達不到此要求。本文就其中幾個主要影響因素加以闡述,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1軸承的設計與選用
像其他機械產品一樣,齒輪泵設計也要考慮其壽命原則。為了經濟合理地使用原材料和零配件,提高產品的技術經濟指標,在設計產品時應力求做到大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壽命相等,不應造成產品的大部分零件還遠沒有達到使用壽命,而少數零件已報廢。齒輪泵恰好存在這樣的問題,報廢的大多數情況是因為軸承損壞所至。目前不少齒輪泵不再使用滾針軸承,而改用帶保持架的滾針軸承,這樣雖可使壽命有所提高,但實踐證明,在額定工況下運行不到2000h就因軸承損壞而報廢。為此也有采用滑動軸承的,材料多為錫青銅、粉末冶金、增強尼龍6等,但效果仍不理想,且成本高。目前較為理想的軸承材料sf型復合材料。該材料是以鋼板為基體,燒結銅網為中間層,以塑料(填充四氟乙烯、改性聚甲醛)為摩擦面的潤滑材料。該材料機械強度高、磨擦系數孝噪聲低,可在無油或少油潤滑工況下和較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內使用。實踐證明,sf材料軸承的使用使齒輪泵的使用壽命大大提高。2端面間隙問題
齒輪泵在使用中常用因內泄漏增加、容積效率下降,壓力下降而報廢。齒輪端面泄漏占總泄漏量的75%~80%。因此,合理的端面間隙至關重要。對于流量為2.5l/min至10l/min的齒輪泵,端面間隙應為0.02~0.04mm,而流量為16l/min到32l/min的齒輪泵,間隙應為0.02~0.05mm,流量大于40l/min的齒輪泵,間隙應為0.02~0.06mm。如果超過上范圍則容積效率低,壓力達不到額定壓力;若間隙太小,運行中因磨損使間隙急劇加大,又使內泄漏增加。3工藝原因
為保證齒輪泵前、后端蓋之間的合理間隙,齒輪大洋的加工和裝配十分重要。齒輪兩端面與孔軸心線的垂直度誤差不能超過0.01mm,且裝在軸上后,其軸向應處于浮動狀態。為保證裝配后兩軸的相互位置,在加工前后兩軸承孔時,中心距誤差不應超過0.03mm。另外,輸入軸端斷裂也是常見現象。為此必須掌握好軸的熱處理工藝,使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又有較高的抗沖擊韌性,防止其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