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BDD是Boron-Doped Diamond(摻硼金剛石)的縮寫,BDD電極是由摻入少量硼的金剛石制成,具有很多優質的特性。
鈮基BDD電極板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較高的電化學活性并且具有高導電性、高機械強度和使用壽命長等優勢,使之成為一種理想的電化學電極材料。
產品優勢:
*低吸附性:金剛石對很多化學物質具有吸附情性,不易發生電極鈍化及污染現象;
*高化學穩定性:金剛石電極表面是非活性的sp3結構,是非常穩定的,可以在強腐蝕介質中長期穩定工作
*低背景電流:摻雜金剛石電極靠近費米能級處表面電子態密度低,電極表面的電活 性位點被許多絕緣區域分隔,致使其背景電流較低;
技術指標:
參數:
尺 寸(mm) | 長240*寬130*厚1(可客制化) | 電阻率(Ω.cm) | 0.00001-0.00002 |
析氧電位(V) | >2.5 | 金剛石膜厚度(μm) | 10±1 |
析氫電位(V) | <-1.0 |
使用要求:
封裝方式 | 130*3mm兩側柔性密封(沒有金剛石的寬度>1mm,掩膜寬度可客制化),打孔(客制化) | ||
電流密度(mA/m㎡) | 小于100mA/c㎡ | ||
PH值 | 2-13 | 總硬度(mg/L) | <300mg/L |
TDS(g/L 飽和度) | 大于4g/L,<飽和度的70% | 懸浮物(℃) | <80mg/L |
氟離子 | 原則上不作要求 |
產品應用:
BDD電極已經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電解和電化學合成,以及基于電化學原理的探測器、傳感器。
PCB行業處理電路板的微蝕液再生循環利用 (可延伸至化工行業的過硫酸鈉制取)
離子膜電解銅技術
微蝕液采用硫酸-過硫酸納體系,液在微蝕銅的過程中會發生Na,S,0,+C=Na,So.+C S,的反應,當微液中的過硫酸納濃度下降,銅離子上升時,微蝕能力下降成為微蝕廢液后需要換槽或再生。微蝕液再生采用離子膜電解工藝電解再生,陽極為析氧高電位陽極,陰極為不銹鋼板或汰板,用離子膜將陽極液和陰極液隔開,陰極為微廢液,陽極為需要再生的微蝕廢液。即在陽極再生微蝕液的同時,還可以在陰極電沉積回收銅,使微蝕過程中增加的銅得以回收。在產線上微蝕紅生產后的高銅微蝕廢液進入廢液收集桶.然后進入電解槽陰極區電解沉積銅,得到低銅再生液。低銅再生液暫存到再生液桶中,再進入電解槽陽極區,把再生液體中的硫酸納氧化為過氧酸納,恢復微蝕液的微蝕能力后,成為低銅子液,低銅子液再回到產線微蝕缸繼續微蝕銅。
目前使用的微蝕藥水主要有過硫酸鈉-硫酸體系,硫酸-雙氧水體系,上述體系溶銅量在20-40g左右。隨著微蝕液中銅離子升高、槽液老化、微蝕能力下降,微蝕液需進行更換,從而產生大量失效的微蝕液。直接排放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對微蝕廢液的處理,成為PCB行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硫酸-過硫酸鹽微蝕液工藝原理:
蝕液在微蝕銅箔的過程中會發生Na2S2O8,+Cu=Na2SO4+CuSO4,的反應,但當微蝕液中的過硫酸鈉濃度下降時,需要及時補充過硫酸鈉,當銅子濃度達到一定值 (>30g/L) 微蝕能力下降,需要換槽或再生。
目前微蝕液的處理方法:
一般PCB企業直接排入廢水站進行中和處理,不僅污染壞境,還會造成大量銅和酸的浪費;
還有一些企業會把藥水收集到一起通過直接電解把銅提出來,但銅沒辦法電解出來,且里面的氧化劑被破壞和各工藝的藥水參數不一樣導致藥水無法循環利用。余下低銅廢水只能排入廢水站進行處理,這樣同樣會造成大量物料的浪費,也會污染環境。
采用BDD電極制取過氧酸納
微蝕液循環再生工藝,采用BDD電極電解再生硫酸-過硫酸鈉體系,成功制取過硫酸納,進入微蝕液循環系統,不排放微蝕廢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