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淬火機床主要用于各種軸類、齒輪類的工件表面淬火,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性能穩定,淬火速度和質量穩定,可隨意配合高頻淬火設備、超音頻淬火設備,中頻淬火設備等一起使用,操作簡單易用。此高頻淬火機床具有一下功能:上升、下降、旋轉、***、定位、頂針夾具等,標準配置是形成600mm,旋轉直徑500mm,高一級的配置有800mm、1000mm、1200mm、1500mm等不同配置的,也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目前搭配背景凱恩帝數控系統,控制精度高,可達0.02mm.
熟悉以下基本概念:
1.分級淬火將奧氏體化并均勻化的工件淬入溫度略高于(如有必要亦可稍低于)Ms點的恒溫淬火劑(如低溫鹽浴,堿溶或油浴等)中保持一定時間,使工件心部和表面溫度趨于均勻,但顯微組織仍保持為奧氏體(或含有少量馬氏體)然后取出空冷,在緩冷(空冷)條件下完成馬氏體轉變。故分級淬火產生的淬火應力很小,可以保證淬火質量,降低變形開裂傾向。
分級淬火的關鍵是正確選擇淬火溫度,分級溫度和分級時間。分級淬火的奧氏體化溫度比普通淬火高10~20℃,分級溫度則取決于鋼的淬透性、技術要求、工件的形狀和尺寸等因素。一般情況下,高淬透性鋼可選擇MS+(30~40℃),為增大淬硬層深度,對于較大的工件可采用MS-(30~40℃)的溫度,對于形狀復雜、變形量要求嚴格的高合金鋼工模具可采用兩次或多次分級。分級溫度應根據鋼的C曲線,選擇在過冷奧氏體穩定溫區,防止非馬氏體轉變。分級淬火以不發生非馬氏體轉變、***終獲得馬氏體組織為目標。實驗證明:分級淬火的冷卻速度小于水,只適用于小型工件。
分級淬火后鋼的性質與普通淬火大體相同,但由于接近Ms點時冷卻曾一度中止,這段時間將使奧氏體發生陳化穩定,使淬火后殘余奧氏體量增加,而使淬火后鋼的性質稍有降低。
等溫退火是把鋼件加熱使其奧氏體化并均勻化后,迅速冷卻到珠光體轉變區的某一給定溫度,并在該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鋼中奧氏體分解為珠光體的熱處理工藝。等溫正火不同文獻對等溫正火有不同的定義:
?。?)將普通碳鋼件加熱奧氏體化,加熱溫度及保溫時間與普通正火相同。保溫結束后將鋼件冷***C曲線鼻尖部(孕育期***短,溫度約為550~600℃),等溫保持,使過冷奧氏體在此溫度范圍內轉變完畢,得到較細(相對于等溫退火而言)的特殊珠光體組織,然后空冷,以獲得較好的加工性能及機械性能。等溫正火比普通正火所用的工藝時間較長,所得組織較均勻而工件變形較小。
?。?)所謂等溫正火,目前更多地應用于汽車零件的低合金滲碳鋼,有些中碳結構鋼也可采用。該工藝是在相對恒定的溫度下完成組織轉變的,而普通正火是在空冷過程的一個變溫區域完成組織轉變。其主要過程是,將鋼件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以上80~150℃,經奧氏體均勻化后,在特定裝置中以較為均勻的冷卻速度,快速冷卻到等溫溫度(這一溫度在奧氏轉變***不穩定區,即C曲線鼻尖對應的溫度)之后,推入等溫爐中進行等溫轉變,從而獲得分布均勻的等軸狀珠光體(P)+鐵素體(F)組織,隨著等溫溫度的降低,所得珠光體(P)片間距減小,硬度值增高。所以,為獲得較高硬度值可采用較低的等溫溫度。對于選定的材料,為確保金相組織合格,其等溫溫度存在極值,過低的等溫溫度易出現異常組織(主要指魏氏組織,貝氏體組織和馬氏體組織等非平衡組織),造成金相組織不合格。
等溫高頻淬火把鋼件加熱使其奧氏體化并均勻化后,迅速冷卻到給定的貝氏體轉變溫區的某一溫度,并在該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其進行等溫轉變,形成貝氏體組織然后取出置于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等溫淬火一般在300~500℃之間某一溫度的鹽浴或金屬?。ㄣU?。┲羞M行,又稱貝氏體淬火,由于貝氏體轉變是不的,故實際等溫轉變后空冷過程,尚有少量馬氏體形成,故實際等溫淬火組織應為貝氏體+少量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的復相組織,這是一種強韌化組織。等溫時間應包括由淬火溫度***等溫溫度的冷卻時間,均溫時間和貝氏體轉變時間。等溫淬火后無需再進行回火。等溫淬火主要用于C曲線遠離縱軸的合金鋼。請注意不要混淆以上幾個“等溫”熱處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