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廣元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水污染問題一直是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其主要來源于超標排放的工業廢水和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的生活污水。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比重逐年增加。
2006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537億m3,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297.5億m3,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5.4%。目前,國內大中型污水處理廠應用較多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A/O工藝、A/A/O工藝、氧化溝工藝等,處理效果良好,工藝純熟。然而,它們都依賴于完善的排水管網和雄厚的資金支持,對于城市排水管網不能覆蓋的生活小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廣大農村、小城鎮地區以及需要對特定污水進行單獨處理的機構單位的污水處理來說就顯得不是很適合。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陷,為小規模生活污水的處理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是指將污水處理設施中的主體構筑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有占地面積小、噪音低、無異味、受氣候影響小、管理方便、處理效率高等特點。
地埋式SBR工藝普遍用于處理小區生活污水。污水經格柵去除較大懸浮顆粒物后流入集水井,均勻水質后由提升泵輸送至SBR反應池,有機物經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被降解為無機鹽、水和二氧化碳。產生的剩余污泥經污泥消化池消化后由吸糞車抽走外運處理。該工藝與傳統SBR工藝的區別在于潷水器采用動力提升式,而非傳統的重力流;剩余污泥采用潛污泵輸送至污泥消化池;曝氣機采用潛水曝氣機,進氣管設有電控閥門。整個工藝結構簡單,布置緊湊,節省占地,投資運行費用低,無需調節池和二沉池,不易發生污泥膨脹。出水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排放標準。
SBR 工藝的*性
( 1)工藝流程簡單, 運轉靈活, 基建費用低。SBR 工藝中主體設備就是一個SBR 反應器, 從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 一個SBR 池扮演了多個角色: 調解混合池、反應池( 厭氧、缺氧和好氧三種) 、沉淀池和部分濃縮池。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在這樣一個反應器中完成, 在不同的時間內進行泥水混合, 有機物的氧化、消化、脫氮, 磷的吸收與釋放以及泥水分離等。它不需要設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設備, 一般情況下也不用設調節池和初沉池。所以, 采用SBR 工藝的污水處理系統大大減少構筑物的數量, 節約了基建費用, 而且往往具有布置緊湊、節省占地的優點。
( 2) 處理效果良好, 出水可靠。從反應動力學角度分析, SBR 反應器有其*的*性。根據活性污泥反應動力學模型, 目前連續流生物處理反應器主要有*混合和推流式兩種流態, 在連續流的推流式反應器中, 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 不存在縱向的“返混”。基質濃度從進水處的逐漸降解至出水處的次濃度, 提供了大的生化反應推動力。在運行的曝氣反應階段, 反應器內的混合液雖然處于*混合狀態, 但其基質和微生物的濃度隨時間而逐漸降低, 相當于一種時間意義上的推流狀態。所以SBR 反應器實現了連續流中兩種反應器的特點。
( 3) 較好的除磷脫氮效果。除磷脫氮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 需要在處理過程中提供厭氧、缺氧、好氧各階段, 以實現硝化反硝化脫氮和吸收釋放磷的目的。在SBR 法中, 在一個單一的反應器就可達到不同目的。因為在SBR 法通過5 個工序時間上的安排, 較容易地實現厭氧、缺氧與好氧狀態交替出現, 可以大限度地滿足生物脫氮除磷理論上的環境條件。
( 4)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活性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處理過程中常常發生的問題。污泥膨脹問題90%以上是絲狀菌污泥膨脹, 由于絲狀菌過度繁殖, 菌膠團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 很多絲狀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 使得絮狀體松散, 沉淀性惡化。SBR 法可以有效控制絲狀菌的過度繁殖, 污泥SVI 較低, 是一種污泥沉降性能較為良好的工藝。
( 5) 對水質水量比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效果會受到水質水量的影響, 主要是因為它會改變處理環境, 而微生物對其生存環境條件的要求往往比較嚴格。所以, 從理論上分析, *混合式反應器比推流式反應器有更強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SBR 工藝雖然對于時間來說是理想的推流式處理過程, 但反應器構造上保持了典型的*混合式的特性。因此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的波動, 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工藝成熟、占地省、處理效果好、適用范圍廣,是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有益補充,為小型分散污染源生活污水的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但同時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該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投資運行費用較高、缺少應急排放措施、設備使用壽命短等等。如能在這些問題上通過相應技術措施加以突破的話,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將具更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