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池污水處理設備設施
小宇環保始終堅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如果你選擇小宇環保,我們將以高效率,高服務,高質量,來回報您。我們的設備采用集中控制,易于管理維修,提高系統可靠性、穩定性。免除您的后顧之憂。
厭氧池污水處理設備設施
一級厭氧池(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水力停留時間24~30h,二級厭氧水解 池(厭氧掛膜)水力停留時間4~8h,污 泥清掏周期360d;接觸氧化渠水力停留 時間24~2 8h;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 24~36h,水力負荷0.2~0.6m3/m2d。
厭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時間
4~8 h,污泥清掏周期3 6 0 d;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2 4~3 6 h,水力負荷 0 . 2~0 . 6 m 3 / m 2 d;生態渠水力負荷 0.3~0.6m3/m2 d。
出水水質可達或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 2002)的一級B標準。
網設計與地形高程相結合
農村污水運行費用均要求低成本,要求采用無動力設計,因此管網設計時管道的埋深必須嚴格控制。廣東省農村的地形多數為丘陵,給污水管網建設提供了條件,多數的房屋相對整齊,房屋的兩側有排水明溝。因此對廣東省農村污水管的改建主要雨污分建 (建筑單體內污水管與雨水管一般分建,前面已述),通過改造的形式把現狀的明溝改造為雨水渠,新增污水收集管網系統。此方法不但能解決污水對環 境的污染,同時也避免農村生活垃圾對污水水質的影響。從事農村污水設計幾年來,通過對農村污水管網及城市市政污水管網在設計方面進行比較,有下列幾方面的特點:
(1)管渠的接駁點。農村一般無獨立的排污管網,住宅排污管從化糞出來后接入室外排水明溝,因此污水管網建設必須從住宅的化糞池開始,沿街坊排至污水處理站。
(2)排水管線布置原則。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農村建筑物的布置情況,結合排水流向、街坊、地形高程、減少埋深、自流排出的原則布置。宜沿道路和建筑物周邊平行布置;主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接支管較 多一側。
(3)排水管道管材選擇。根據農村污水流量少、排放不均勻、管網施工困難等特點,排水支管一般采用U PVC或HDPE排水管,管徑一般為φ150mm或φ2 0 0mm。主干管可用混凝土或雙壁波紋管。
(4)排水管道流速及坡度。農村生活污水普遍為流量少,排水不均勻,管道設計為重力非滿流,流速須大于淤積流速0. 6 0m/ s。小的設置坡度,φ15 0 m m為0 . 0 0 5, φ200mm為0.004。
(5)窨井及檢查井設置。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在支管接入處,需設窨井;排水管道線上隔一段要設檢查井,以方便維護疏通。
UASB采用中溫厭氧,通過應用換熱器將進水溫度加熱到35~38℃。調試之始為3月中旬,為加快調試進程,首先將市政污水廠脫水污泥10噸作為菌種進行接種,通過人孔將污泥投入UASB罐內,進一步培養馴化。因廠方生產的關系,調試時只有水果脫水廢水,而此廢水CODcr值較合同高,均值在7000~12000mg/l之間。將廢水稀釋至CODcr值小于5000mg/l,pH值調整為6.5~8.0,SO2濃度為100mg/l以下,進水至設計水位;后,一周內處于悶厭狀態,每天只開啟UASB內循環泵數小時。這中間,發現換熱器不能將水溫提升至所需溫度,分析原因為換熱器形式不合適,后將原板式換熱器更換為湍流式換熱器,才保證了水溫。在使用板式換熱器的20天之內,UASB內溫度達不到30℃,效果較差,啟動負荷采用0.5kgCOD/m3.d,即每天只能保持進水8小時,水量3m3/h。更換湍流式換熱器后,水溫升至35~38℃,負荷采用0.8kgCOD/m3.d,進水一周有少量沼氣逸出,COD去除率達50%左右。持續此負荷一個月左右,自UASB罐底部1.5m處取污泥樣觀察,SV30只有5%,而UASB出水中卻有大量SS隨水流出。開始疑為是啟動階段的正常絮狀污泥洗出,污泥增長緩慢的原因,沒有特別在意。這中間,為了提高污泥的凝聚性能,曾往進水中加入過粉狀活性炭,但收效不大。隨著3個月后進水負荷提高至3.5kgCOD/m3. d,厭氧污泥仍是處于較多的洗出狀態,也未形成顆粒污泥的狀態,COD去除率在50~70%之間,達不到設計80%。在進水只有設計值的一半時尚且如此,就懷疑是外購的UASB設備三相分離器的設計是否合理問題。雖然經后續的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后,出水可以達標排放;但考慮到厭氧效果,提出了在UASB后增設一座沉淀池的方法,使厭氧污泥沉淀后再回流至UASB,保證污泥濃度。經后面的運行表明,UASB內污泥量逐步增多,1.5m處SV30在25~32%之間,COD去除率在80%以上,鏡檢發現污泥開始顆?;?。在調試期間,曾發生兩次酸罐現象,原因為廠家更換中和劑,采用氫氧化鈉作為中和劑,指使罐內廢水不具備緩沖能力,稍微調整不好進水pH值就危險,幸好發現及時,避免了更大損失。
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
蚯蚓生態濾池是近幾年在法國和智利發展起來的,是利用蚯蚓吞食有機物,提升土壤滲透性和蚯蚓與微生物的協同作用,而設計出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高效去污能力,同時還能降低剩余污泥量。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同時集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設備以及曝氣設備等于一體,大幅度簡化了污水處理流程。其優勢是抗沖擊負荷強,運行管理簡便,不易堵塞等。其不足之處在于對外界的環境要求高,易受氣溫影響,會影響系統的處理效率。在我國已經開始有應用。
土壤毛管滲濾系統
土壤毛管滲濾系統,是將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構造的滲濾溝中,污染物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處理和凈化。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俄羅斯和西歐等國一直十分重視該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在工藝流程、凈化方法和構筑設施等方面做到了定型化和系列化,并編制了相應的技術規范。該技術對懸浮物、有機物、氨氮、總磷和大腸桿菌的去除率均較高,而且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維護簡便,整個系統埋在地下,不會散發臭味,能保證冬季較穩定的運行,便于污水的就地處理和回用。
澳大利亞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專家近幾年提出“FILTER”(非爾脫)系統,它是將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其以土地處理為基礎,將污水用來澆灌農作物,污水經農作物和土地處理后,再通過暗管排出。該系統既可以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同時又能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濃度,使其滿足排放標準。
一體化集成裝置處理技術
發展集預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于一體的中小型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是國內外污水分散處理發展的一種趨勢。日本研究的一體化裝置主要采用厭氧—好氧—二沉池組合工藝,兼具降解有機物和脫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20毫克/升、TN<20毫克/升,近年來開發的膜處理技術,可對BOD和TN進行深度處理。歐洲許多國家開發了以SBR、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生物轉盤和滴濾池技術為主,結合化學除磷的小型污水處理集成裝置。?
厭氧沼氣池處理技術,該技術將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經厭氧發酵后產生沼氣,發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機物,達到凈化目的;產生的沼氣可作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澆灌用水。但該技術受溫度影響較大,一般適合于常年氣溫較高的地區,而且處理后水還需進一步處理才能排放。
氧化塘處理技術,如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陳鵬采用高效藻類塘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取得了穩定的處理效果: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75%、60%、91.16%和50%。該技術存在占地大,速度慢,氧化塘周圍衛生條件差等問題。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如北京、深圳、江蘇、浙江等地區都采用了這一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云南省澄江縣撫仙湖邊的馬料河濕地工程于2003年10月建成運行,每天可凈化污水4萬多立方米,凈化后的水質優于地表水三類標準。有關研究表明,在進水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去除率可達85%~95%,對CODcr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對磷和氮的去除率分別可達到90%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