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噸30噸一體化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促
小型污水處理裝置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存在惡性競爭現象,而且設計不規范,缺乏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設計標準,對運行管理缺乏考慮,為將來的運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隱患。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參照國外經驗,提出針對分散性污水處理的技術標準、設計規則與操作規范,使工程設計標準化和運營管理規范化,促進新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發展。加強工程監督管理,提高處理設施的建設質量和運行質量,確保處理后的污水能達標排放。造價運行:以300人的村子為例,投資約10萬元,基本無運行費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建設***新農村的需要。目前,北京、深圳等城市都采用了這一技術處理生活污水。云南省澄江縣撫仙湖邊的馬料河濕地工程于2003年10月建成運行,每天可凈化污水4萬多立方米,凈化后的水質優于地表水三類標準。有關研究表明,在進水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去除率可達85%~95%,對CODcr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對磷和氮的去除率分別可達到90%和60%。這些集成技術和設備因其低成本、率、無動力或微動力等顯著特點,具有在集中供水條件下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潛在優勢。所謂面源污染,是相對于點源污染而言的一種水環境污染類型。美國將其定義為“污染物以廣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進入地表及地下水體。”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濃度通常較點源污染低,但其總負荷卻非常巨大。在一些村莊分布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較好。
打開進水閥門、出水閥門,啟動設備進水提升水泵,將調節池的污水輸送到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2、初次使用及調試時,當水位達到設備1/2高度時停止水泵進水,打開風機進水閥,開啟風機,緩緩打開風機出風閥,向接觸氧化池內曝氣48小時后再啟動進水提升水泵將污水加入至設備3/4處,再向池內曝氣24小時;3、用手觸摸填料是否有粘狀感,同時觀察水體微生物生長情況,直至填料上生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方可連續向設備輸送污水,水量應逐步增加至設計水量;4、定時觀察水中微生物生長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控制進水水量加以調整;5、觀察二沉池水流流態,出水堰集水必須均勻,一般每隔24小時必須排泥一次,排泥時打開排泥電磁閥,利用氣提方式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6、根據需要在消毒池內加入消毒劑(氯晶片等),二沉池來水經過消毒劑投藥筐,藥劑部分溶解,達到消毒的目的。經處理過的水在清水箱內停留約0.5小時后,就達到了排放要求,可以向外界受水體排放。
20噸30噸一體化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