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³/d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型號
醫院污水經化糞池、格柵池、調節池、水解 酸化池、接觸氧化池處理后,經過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污泥進入污泥濃縮 池,污水再經過二氧化氯消毒技術處理可基本殺死細菌和病毒蛋白質,混勻 器的作用有利于二氧化氯與污水充分混合,保證二氧化氯的殺菌結果;本發 明工藝流程簡單、布置緊湊、運行靈活、處理效果好,可在節約成本的條件 下,實現對醫院污水進行有效的深度綜合處理。
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污泥馴化和以后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將系統的進水pH控制在6~9之間。
在此期間可分為三種情況:曝氣(好氧反應)、攪拌(厭氧反應)及靜置。在曝氣的情況下有機物在進水過程中已經開始被大量氧化,在攪拌的情況下則抑制好氧反應。
對應這三種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氣、半限制曝氣和限制曝氣。運行時可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生長特點、廢水的特性和要達到的處理目標,采用非限制曝氣、半限制曝氣和限制曝氣方式進水。
通過控制進水階段的環境,就實現了在反應器不變的情況下完成多種處理功能。而連續流中由于各構筑物和水泵的大小規格已定,改變反應時間和反應條件是困難的。
反應階段
根據污水處理的要求的不同,如僅去陳有機碳或同時脫氯陳磷等,可調整相應的技術參數,并可根據原水水質及排放標準具體情況確定反應階段的時間及是否采用連續曝氣的方式。
沉淀階段
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相當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他的功能。
停止曝氣和攪拌,使混合液處于靜止狀態,完成泥水分離,靜態沉淀的效果良好。經過沉淀后分離出的上清液即可排放,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污泥絮體和上清液分離。由于在沉淀時反應器內是*靜止的,在SBR系統中這個過程比在中效率更高。
沉淀過程一般是由時間控制的,沉淀時間在0.5——1h之間,甚至可能達到2h,以便于下一個排水工序。污泥層要求保持在排水設備的下面,并且在排放完成之前不上升超過排水設備。
隨著測量儀器的發展,已經可自動監測污泥泥液面,因此可根據污泥沉陣性能而改變沉淀時間。可以預先在自動控制系統上設定一個值,一旦污泥界面計所監測到的污泥界面高皮達到該數值便可結束沉淀工序。
吸附電中和
吸附電中和作用指粒表面對異號離子,異號膠粒或鏈狀離分子帶異號電荷的部位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由于這種吸附作用中和了它的部分電荷,減少了靜電斥力,因而容易與其它顆粒接近而互相吸附。
此時靜電引力常是這些作用的主要方面,但在不少的情況下,其它的作用了超過靜電引力。
舉例來說,用Na+與十二烷基銨離子(C12H25NH3+)去除帶負電荷的化銀溶液造成的濁度,發現同是一價的有機胺離子脫穩的能力比Na+大得多,Na+過量投加不會造成膠粒再穩,而有機胺離子則不然,超過一定投置時能使膠粒發生再穩現象,說明膠粒吸附了過多的反離子,使原來帶的負電荷轉變成帶正電荷。
鋁鹽、鐵鹽投加量高時也發生再穩現象以及帶來電荷變號。上面的現象用吸附電中和的機理解釋是很合適的。
14、污泥齡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氧化溝中污泥濃度,進水懸浮固體濃度(SS)與污泥沉降能指數(SVI),主要調控手段為調節剩余污泥排放量。 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污泥工藝控制中主要的一項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濃度,控制污泥泥齡,改變活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和增長速度,改變曝氣池需氧量以及改變污泥的沉降能。
300m³/d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型號
工藝確定:常規水處理工藝可分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一般適用于水量較小(一般在5000T/D以下)、水質較為穩定、濃度不是很高的低濃度污水水質,同時由于生物膜培養較快(一般夏天為7-10天,冬天為15-20天),系統調試好
后運行穩定,可操作性較強。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較大,水質有一定的波動,中等濃度或高濃度水質,同時由于活性污泥培養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統運行中操作管理較繁,對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水質按常規設定:CODCr ≤ 300mg/l,BOD5 ≤200mg/l,及結合我廠以往工程實例,推薦使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擬用 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為主體的生化處理方法。
目前主流的污泥熱化學方法有兩種,焚燒法、熱解法。污泥焚燒是將污泥置入焚燒爐內,在過量空氣加入情況下,進行*焚燒。焚燒后終污泥含水率為0,其中多環芳烴類污染物不復存在,其它有機污染物含量也幾乎為0(重金屬離子不能被有效去除,沉積在煤灰中),其體積大為縮小,使污泥終處置便利。將污泥在無氧或低于理論氧氣量的條件下,加熱到一定溫度(高溫:500~1000℃,低溫:<500℃),使固體物質分解為油、不凝氣體和炭三種可燃物。部分產物作為前置干燥與熱解的能源,其余能源回收。
*池出水自流進入O級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O級池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另一部分回流至*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在*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在*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2.0mg/l以上,氣水比12:1; O級生化池一部分出水回流進入*池,回流比為100%-200%;一部分流入豎流式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池固液分離后的出水進入消毒出水池,經消毒后即可直接排放。沉淀池沉淀下來的污泥由氣提裝置提升至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池內濃縮后的污泥采用糞車外運作農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