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環保設備就選恒新
恒新環保精心為您打造只屬于您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我們具有豐富的工程安裝經驗,以及良好的專業水準。設備價格質量讓您滿意,售前售后服務包您舒心。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解決你的后顧之憂
恒新環保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充分借鑒SBR法、AO法、A2O法、氧化溝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等生物膜法及厭氧消化、水解酸化、UASB等厭氧生物處理法的設計手法和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開發研制出來的集約化污水處理創新工藝技術。*,質量有保障!
車站污水處理設備一體機報價
伴隨著國家交通運輸的技術發展,車站是每個地區都大量存在的。由于很多車站存在地區周圍配置相應的污水處理管網。但是部分偏遠地區車站建設地點遠離城鎮,并未配套建設污水搜集管網。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外界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存環境健康。采取合適的工藝建設可以穩定運行的污水處理站,對車站的污水進行處理-,可以有效的保護車站的環境。
車站污水組成分析
車站污水主要由洗手間污水、廁所水、餐飲廢水以及日常清潔污水構成,水質水量時變化系數相對比較小,由于包含餐飲污水以及清潔污水,因此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指標比較高。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一般有纖維素、淀粉、糖類和脂肪蛋白質等。也常含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無機鹽類的氯化物、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總的特點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易生惡臭物質。
車站污水處理設備一體機報價
污水處理設備基本檢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預處理單元宜設在線酸堿度計、水位計、水位差計,規模較大的污水處理廠(站)宜設在線化學需氧量檢測儀、懸浮物檢測儀和流量計。
2、進水PH值應控制在6—9之間。
3、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流量等檢測數據宜參與續工藝控制。
4、接觸氧化池宜設溶解氧檢測儀,缺氧區內宜設置氧化還原電位計和PH儀。
5、缺氧區的溶解氧濃度應控制在0.2mg/L-0.5mg/L,好氧區的溶解氧濃度宜控制在2.0mg/L-3.5mg/L。
6、應對接觸氧化池中的填料進行性能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總生物量、填料附著生物量、懸浮生物量,以及填料附著生物膜厚度和生物膜活性等。
7、生物量、生物膜活性和附著生物膜厚度的測定方法應分別符合相關規定。
污水處理可分為幾級,按處理程度主要分為四級處理:
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
(一)預處理
主要包括溫度調節、水質水量調節、預曝氣、隔油等;格柵機、刮油刮渣機、調節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二)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廢水中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同時還通過中和或均衡等預處理對廢水進行調節; 主要采用物化處理,中和、混凝沉淀。
(三)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廢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好氧:主要采用生化處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厭氣:UASB、EGSB、IC、厭氧接觸工藝、厭氧生物轉盤、厭氧流化床等。
其他:
高級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技術、濕式氧化技術、Fenton法、微波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植物修復法、人工濕地
新技術:磁分離技術CoMag、BioMag技術、固定化微生物法等
(四)深度處理
一級、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難降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進一步處理。
主要包括過濾、消毒等、砂濾、活性炭過濾、精密過濾器、離子交換、反滲透膜、超濾、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等。
廢水中的污染物組成相當復雜,往往需要采用幾種方法的組合流程,才能達到處理要求。對于某種廢水,采用哪幾種處理方法組合,要根據廢水的水質、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質的可能性,經過技術和經濟的比較后才能決定,必要時還需進行試驗。
集成式污水處理設施工藝
目前針對類似車站這些分散式污水處理點,國內很多地區開始使用集成式污水處理設施對污水進行處理。其主要的工藝流程為:針對車站污水的主要特點,專門開發出針對車站污水的處理設備,并對現有的整體工藝及設備結構進行革新,對車站污水進行處理。
車站污水處理裝置中的處理工藝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三級*混合生物接觸氧化池。并且比活性污泥池的體積小,對水質適用性強,耐沖擊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同時在生物接觸氧化池中采用了新型彈性立體材料,他具有實際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掛膜、脫膜方便,在同樣有機負荷體積下,比其他填料對有機物的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A/O、中負荷污泥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除污泥脫水機房及附屬設備之外,均利用現有處理設施。其中A/O系統污泥不經消化直接進入原有二次重力濃縮池,直徑15m,周邊水深3.9m,表面負荷為20kgSS/(m·d),A/O系統剩余污泥量為900m/d(7200kg/d),污泥含水率為99.2%,經直接濃縮后污泥含水率為97.5~98%,污泥量為320m/d。中負荷系統污泥需經濃縮-預熱-消化過程。均利用原有處理設施,并適當維修更換。
設計初沉池污泥量為14000kgSS/d,中負荷剩余污泥量5300kgSS/d,合計污泥量為19300kgSS/d,污泥含水率按99%計,即污泥量1950m/d。經8座原有重力式濃縮池濃縮后,污泥含水率降低為95%~96%,相應污泥量為450m/d。污泥消化池共計6座,其中直徑14.0m,高10.75m,4座,總體積為4×1300m;直徑20m,高12.8m,2座,總體積為2×3450m。污泥消化溫度控制在33~35℃,停留時間為27d,沼氣產量為6000~6500m/d。
設計利用現有圓形周邊進水周邊出水沉淀池,共3座,每座直徑為36m,池邊水深4.6m,表面負荷1.15m/(m·h),水力停留時間4.7h。利用原有刮泥機,并進行大檢修,更換刮泥機損壞零件以及更換出水堰等。終沉池排泥量可視池內污泥界面高度,調節錐形泥閥,使排泥量與產泥量相協調以保持沉淀池處于工況。剩余污泥經污泥泵房排至初沉池,并與初沉污泥混合后共同沉淀。
中負荷系統污泥泵房。利用現有污泥泵房的土建和集泥井并進行適當改造,污泥體積質量為7.5~8.0g/L,污泥回流比例80%,泵房安裝AFP3003.1型淹沒式潛水泵3臺(2用1備),流量為1050m/h,揚程為8m;剩余污泥采用WQ70-12-5.5型淹沒式潛水泵2臺(1用1備),流量為70m/h,揚程為12m,配電機功率為5.5kW。回流污泥泵的運行由集泥并中液位計控制,污泥泵每天自動切換,通常2臺泵運行。剩余污泥泵按時間控制,每天總的運轉時間設定在SCADAS系統中,每隔20min一臺泵運轉,運轉時間約10min。
由于處理工藝中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池,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段,因此產泥量較少。此外,生物接觸氧化池所產生污泥的含水率遠遠低于活性污泥池所產生污泥的含水率。因此處理裝置產生的污泥量較少,一般僅需90天左右排一次泥。
CASS工藝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后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后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淀、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此種工藝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較低。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非常適合車站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