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污水處理達標排放設備醫療污水處理達標排放設備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業病院及其它類型醫院)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每張*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約為200-1000L。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病原體(寄生蟲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機物、漂浮及懸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8個/mL以上。因此,關于醫院污水處理是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對于醫院機構來說,醫院污水主要來源于各科室,例如放射科、口腔科、病理科、手術室、各類檢驗室、門診、其他科室及病房、洗衣房、食堂、辦公室以及傳染科病房(所有含傳染病房的醫療機構統稱為傳染科醫院)。洗印廢液、放射性廢水、含鉻廢水、含貢廢水、酸性廢水、含氰廢水、其他生活類污水、洗衣污水、食堂污水、傳染病房污水等構成了醫療機構污水。而不同的污水處理方式不同,洗印廢液需要作為危險廢物由專業公司收集外運到醫院外進行處理,醫院內部不做處理;放射性污水則經過預處理后可直接排放;含鉻廢水、含貢廢水、酸性廢水、含氰廢水、其他生活類污水、洗衣污水都是經過預處理后排放到化糞池,再經過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才能排放;食堂污水經過隔油池初步處理后,排放至污水處理站再次處理后排放;傳染性病房的污水要排放至化糞池,進行預消毒后再去余氯,后才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后排放。
關于醫院污水排放進水水量的問題,其具體標準如下:
規模 (床位) | 100及以下 | 15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1000 | 1500 |
平均污水量 | 300L/床·d | 300~400L/床.d | 400~600L/床.d, | ||||||||
日變化系數 | 2.5 | 2.2~2.5 | 2.0~2.2 | ||||||||
污水量m3/d | ~30 | 45~60 | 60~80 | 90~120 | 120~160 | 200~300 | 240~360 | 280~420 | 320~480 | 400~600 | 600~900 |
注: | 1、新建醫療機構污水排放量應根據《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建質[2003]4號進行取值設計; 2、污水排放量有實測數據的按實測數據; 3、用上表估算污水量時,經濟發達地區、設施完善的醫療機構取上限;設施比較落后的老醫療機構取下限。 |
而醫院污水進水水質要求如下:
項目 | CODcr mg/L | BOD5 mg/L | SS mg/L | 氨氮 mg/L | 糞大腸桿菌 個/L |
污水濃度范圍 | 150~300 | 80~150 | 40~120 | 10~50 | 1.0×106~3.0×108 |
平均值 | 250 | 100 | 80 | 30 | 1.6×108 |
注: | 1、新建醫療機構每張*污染物的排污量可按下列數值選用: BOD5:40-60g/床.d,CODcr:100~150g/床.d,懸浮物:50~100g/床.d; 2、污水水質有實測數據的按實測數據; 3、無實測數據時可參考上表水質。 |
醫院機構污水排放標準
序號 | 控 制 項 目 | 傳染醫療機構 | 綜合醫療機構 | |
排入自然水體標準 | 排入市政管網標準 | |||
1 | 糞大腸菌群數/(MPN/L) | 100 | 500 | 5000 |
2 | 腸道致病菌 | 不得檢出 | 不得檢出 | - |
3 | 腸道病毒/結核桿菌 | 不得檢出 | 不得檢出 | - |
4 | pH | 6~9 | 6~9 | 6~9 |
5 | 化學需氧量(COD) 濃度/(mg/l) 允許排放負荷/[g/(床位·d)] |
60 60 |
60 60 |
250 250 |
6 | 生化需氧量(BOD) 濃度/(mg/l) 允許排放負荷/[g/(床位·d)] |
20 20 |
20 20 |
100 100 |
7 | 懸浮物(SS) 濃度/(mg/l) 允許排放負荷/[g/(床位·d)] |
20 20 |
20 20 |
60 60 |
8 | 氨氮/(mg/l) | 15 | 15 | - |
而醫療機構關于污水處理,有六大原則:其具體為分類處理原則、全過程控制原則、就地處理原則、生態安全原則、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減量化原則。而其處理工藝選擇的原則有兩點:
1、 處理出水排入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療機構*采用二級處理,對采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
2、 其他機構必須采用二級處理。
根據工藝處理原則,可將醫療機構分為傳染病醫療機構和綜合醫療機構;排放水體分為自然水體和市政下水道;處理工藝分為二級處理工藝和一級處理工藝,
一級處理工藝:
一級處理工藝主要作用是將病毒、病菌的顆粒物的去除以及殺毒功能,非傳染性醫療機構用水排出是先經過格柵,濾去殘渣,到調節池進行調節后,進行一級處理,處理后的污水在經過消毒然后才能排到城市污水管網。而經過一級處理工藝處理后產生的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在經過污泥處理系統進行處理;若污泥中仍含有污水,再返回到調節池,再次進行一級重復處理。
二級處理工藝:
二級處理工藝除了將病毒、病菌的顆粒物的去除以及殺毒功能以外,還有個去除CODcr、BOD5、NH3—N等化學物質的功能,其主要處理過程為醫療機構污水經過格柵,濾去殘渣,到調節池進行調節后,在到生化系統進行處理,后進行消毒,排放至城市污水自然水體。生化系統處理后部門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進入到污泥處理系統。若未處理干凈的污泥會再次進入到格柵,重復處理分離。
綜合兩種處理工藝來看,污泥的產生主要是四種途徑:化糞池污泥、一級處理污泥、格柵柵渣以及生化處理污泥。而針對這些污泥,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減量處理,一種是消毒處理。
在進行污水處理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廢氣,因為病毒從醫療機構水處理構筑物表面揮發到大氣中會造成的病毒的二次感染,所以進行廢氣處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廢氣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過濾消毒,一種抽風。
消毒技術主要有Cl2消毒,次氯酸鈉(NaOCl)消毒、二氧化氯(ClO2)消毒、臭氧(O3)消毒以及紫外線消毒。其具體的優缺點對比及消毒效果如下表:
優點 | 缺點 | 消毒效果 | |
氯Cl2 | 具有持續消毒作用;工藝簡單,技術成熟;操作簡單,投量準確。 | 產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機氯化物(THMs);處理水有氯或氯酚味;腐蝕性強;運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險性。 | 能有效殺菌,但殺滅病毒效果較差。 |
次氯酸鈉NaOCl | 無毒,運行、管理無危險性。 | 產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機氯化物(THMs);使水的PH值升高。 | 與Cl2殺菌效果相同。 |
二氧化氯ClO2 | 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不產生有機氯化物(THMs);投放簡單方便;不受pH影響。 | ClO2運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險性;只能就地生產,就地使用;制取設備復雜;操作管理要求高。 | 較Cl2殺菌效果好。 |
臭氧O3 | 有強氧化能力,接觸時間短;不產生有機氯化物;不受pH影響;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 臭氧運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險性;操作復雜;制取臭氧的產率低;電能消耗大;基建投資較大;運行成本高。 | 殺菌和殺滅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
紫外線 | 無有害的殘余物質;無臭味;操作簡單,易實現自動化;運行管理和維修費用低。 | 電耗大;紫外燈管與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換;對處理水的水質要求較高;無后續殺菌作用。 | 效果好,但對懸浮物濃度有要求。 |
在污泥處理過程中,有個環節是生化系統處理環節,生化系統有不同的處理工藝,其主要處理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其各處理工藝具體優缺點對比如下表:
工藝類型 | 優點 | 缺點 | 基建投資 |
活性污泥法 | 對不同性質的污水適應性強。 | 運行穩定性差,易發生污泥膨脹和污泥流失,分離效果不夠理想 | 較低 |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 | 抗沖擊負荷能力高,運行穩定;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晃勰喈a量較低;無需污泥回流,運行管理簡單。 | 部分脫落生物膜造成出水中的懸浮固體濃度稍高。 | 中 |
膜-生物反應器 | 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優質穩定,有效去除SS和病原體;占地面積小;剩余污泥產量低甚至無。 | 氣水比高,膜需進行反洗,能耗及運行費用高。 | 高 |
曝氣生物濾池 | 出水水質好;運行可靠性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無污泥膨脹問題; 容積負荷高且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占地面積小。 | 需反沖洗,運行方式比較復雜; 反沖水量較大。 | 較高 |
而我司研制的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是我公司針對醫院污水的特點,結合當前*的污水處理技術開發的。專門針對現在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經常出現的運行不穩定、消毒劑用量大和出水消毒不*等缺點,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污水處理設備能耗高、運行不穩定和消毒不*的問題。可適用于療養院、養老院、美容醫院、小型專科醫院、城鎮小型綜合性醫院;賓館、超市、飯店、別墅、小區污水處理及回用;以及新農村、服務區、環保公廁、旅游景點等敏感區域污水處理與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