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藝
(一)技術
1.組合式復合生物濾池(交大濾池)
新型組合式復合生物濾池反應器(交大濾池)是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開發的一項污水處理新技術(已申請國家發明,號:ZL200610025392.2),新型復合生物濾池反應器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組合式結構設計和復合濾料,不僅克服了傳統生物濾池易堵塞等缺點,還極大地提高了反應器的處理效率和穩定性,具有處理效果好,處理效率高(反應器處理負荷可達2kgCOD/m3 d),結構簡潔,建造成本低廉,占地省,低能耗(僅水力提升,無其他能耗),操作管理簡便,運行費用低(小于0.15元/ m3)等多方面的優點,同時反應器還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能力,并且耐沖擊負荷。因此,特別適合于具有水量較小、水質水量日變化較大等特點村鎮污水處理。處理出水水質可達到*B(GB18918-2002)標準,可回用于農田灌溉或綠化。由此可見,將此項技術用于我國村鎮污水分散式處理具有明顯的優勢。重慶市地埋一體化屠宰污水設備
2.復合厭氧技術
利用多種厭氧微生物的生態作用特性相互依賴和協調作用組成的微生態系統實現對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無害化。合理的厭氧池結構、污水回流比,優質的填料增強了系統的微生物截留能力,保障了系統良好的水力混合條件,從而使復合厭氧池具有高效的污水處理能力。具有工藝簡單、能耗低、產泥量小、營養需求少、對水源的適應范圍廣等優點。
3.高負荷人工濕地技術
通過精選填料和優化結構,大大提高了人工濕地的水力負荷,污水進入到人工濕地內,通過填料-土壤-植物系統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綜合作下有效去除有機物、氮和磷。工藝簡單,維護方便。重慶市地埋一體化屠宰污水設備
4.除磷濾池填料和人工濕地填料
除磷主要依靠脫磷型濾料和濕地填料的吸附作用及化學沉淀作用。新型除磷填料主要成分為粉煤灰、生石灰、磷石膏等,對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且富含鈣鎂,其吸附容量為5.5mgP/g填料,經計算,每座工程所采用的填料量可使用15~16年,考慮到實際應用與理論計算的差距,建議每10年對工程所使用的濾料和濕地填料進行一次再生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