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地埋式一體化屠宰污水處理
宿州地埋式一體化屠宰污水處理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之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業——涉水上市企業發展情況
1 水污染治理行業整體規模與基本情況
為了評估2017 年水污染治理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估算2017 年行業收入總額,2018 年初,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水委會)對本行業部分環保企業進行了2017 年度市場情況的抽樣調查,此次抽樣調查共采集了50 家(連續三年收集)中小規模企業的年度市場銷售數據;另外,為更好評估行業發展,水委會從上海、深圳和香港證券交易所共篩選了49 家涉水上市企業,從新三板截至2018 年初涉水企業共436 家,其中篩選了280 家涉水掛牌企業,根據各企業2017 年度報告披露的經營數據了解其經營情況(注:以下數據均根據2018 年上半年各企業在網上公布的數據中獲得)。統計樣本數量總計379 家,其營業收入和利潤情況見表1。透過這些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水污染治理市場不同領域開展經營活動的表現,可折射出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及相應各領域的市場經營狀況和銷售發展趨勢。
根據表1,列入2017 年水污染治理行業基本情況抽樣調查的環保企業共有379 個, 盡管在企業數量上只選了2% 的環保企業作為調查對象,但這些企業整體上卻聚集了約40% 的行業銷售總收入;而且,這部分企業的主要經營方向不同程度地覆蓋了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的四個主要領域。因此,采用這部分企業2017 年度生產經營中的主要經營參數和發展數據,經匯總分析和趨勢推算,得出的2017 年全國水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發展情況,客觀、可信。
根據水委會2018 年抽樣調查數據統計,2017 年度,50 家中小企業在水污染治理各個領域實現的收入總額約為64 億元,約占水污染治理行業總收入的2.5% ;36 家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的收入總額為1117.32 億元,約占水污染治理行業總收入的43.7% ;13 家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的收入總額為1140.03 億元,約占水污染治理行業總收入的44.5% ;280 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收入總額為232.8 億元,約占水污染治理行業總收入的9.1%。
根據水委會歷年統計數據,結合水委會日常掌握情況,2017 年,我國從事水污染治理行業的單位總計超過1.5萬個。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斷刺激下,2017 年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實現銷售總收入約4000 億元,同比2016 年增長14.5% 左右。
2 涉水上市企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環保企業通過IPO 融資上市,獲得業內追捧。而上市的環保企業中,則以從事水污染治理的企業為主,這些企業成功上市后,可以獲得*的融資渠道,促進企業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增強競爭優勢,擴大行業影響。從環保產業市場競爭角度來講,上市可以促進企業更快速地成長并取得行業*的優勢,未上市企業同樣需要充足資本與競爭對手抗衡,通過上市彌補劣勢。同時,企業上市也是一把劍,存在信息披露下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透明化,易被惡意收購, 以及股價的異常波動給企業的運營帶來負面影響等風險。
本報告從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涉水環保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以期通過分析研究2017 年的經營狀況來了解2017 年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經營狀況。因信息披露的差異性,所以對上市企業進行分組介紹,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為一組(簡稱滬深兩市),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單*組。
同時,由于數據均為根據各企業網上公布的數據計算所得,僅供參考。
2.1 滬深兩市
2.1.1 基本情況
截至2017 年年底,滬深兩市上市企業共計3485 家,總市值達56.71 萬億元。本節篩選出主營業務涉水(包括供水、污水處理工程及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的環保上市企業共計36 家作為研究對象(見表2),占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總數的1.03% ;36 家涉水環保企業的總股本數為421.83 億股,36 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的市值達4321.33 億元,占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總市值的0.76%。
36 家涉水環保企業2017 年總資產總額達4369.98 億元,同比增長24.09% ;營業收入總額達1117.32 億元,同比增長24.58%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達339.78 億元,同比增長59.42%。
36 家涉水環保企業的平均總資產額為121.39 億元,為509.94 億元;平均營業收入為31.04 億元,為152.26 億元;平均凈利潤為9.44 億元,為180.73 億元。
2.1.2 經營情況
為了解上市企業的年度經營情況,需要客觀、全面地對各財務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并分別與歷年營業情況和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本報告根據滬深兩市36 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披露的2017 年年度報告經營數據,力圖通過資產負債率、凈利潤率、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指標分析2017 年涉水滬深上市企業的發展經營情況。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期末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反映了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在上,通常認為企業適宜負債率是60%。一般來說,負債占總資產比率超過80%,被認為經營風險過高。如果資產負債率達到* 或超過*,說明企業已經沒有資不抵債。相反,較低的負債率雖然降低了企業的風險,但也反映出企業對財務杠桿運用的不足。
從36 家上市企業2017 年資產負債率分段統計占比(見圖1)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率在10%~50% 的企業占多數,占比達到56%。若按資產負債率60% 上下浮動10% 為界, 即資產負債率介于50%~70%,有36% 的企業在此范圍內,負債水平正常。有56% 的企業資產負債率低于50%,說明多數企業在市場拓展上比較拘謹,對財務杠桿應用不足, 經營活力欠佳,可開發的舉債潛力較大。
(2)凈利潤率
凈利潤率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綜合凈利潤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12%,總體來說水平不高。從36 家上市企業2017 年的凈利潤率分段統計(見圖2)可以看出,凈利潤率在10% 以下(低于正常)、10%~20%(正常)和20% 以上(高于正常)的企業分別占39%、22% 和39%,說明大多數上市企業盈利狀況良好。
從36 家上市企業的凈利潤率看出,三成的企業凈利潤率在20% 以上。目前影響行業凈利潤率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資源的不合理占有、資金的不平等使用和政府決策行為的不透明,以及缺乏公眾參與和第三方監督所致。從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水污染治理行業亟需加強自律。
(3)收益率
收益率(ROE)是企業稅后利潤除以得到的百分比率,反映了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用以衡量企業運用自有資本的經營效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從投資角度來看,ROE 在15% 以上的企業,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了。圖3 可看出,36 家上市企業2017 年收益率在5% 以下的企業占56% ;收益率在5%~15% 的企業占39% ;收益率在15% 以上的企業僅占5%。
(4)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圖4 可看出,36 家上市企業2017 年每股收益低的是0.01 元/ 股,是0.85 元/ 股;每股收益在0.2 元/ 股以下的企業占36%;每股收益在0.2~0.5 元/ 股的企業占59%,每股收益在0.5 元/ 股以上的企業占5%。
2.2 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
2.2.1 經營概況
本報告篩選出13 家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涉水環保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13 家企業總股本414.22 億股,總市值達2229.32 億港元。北控水務集團和粵海投資上市分別長達25 年和24 年,云南水務和大唐環境分別是2015 年和2016 年新上市的企業。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經營情況見表3。
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2017 年總資產總額達4425.21 億港元,同比增長32.23%; 營業收入總額達1140.03 億港元,同比增長13.63% ;凈利潤總額達209.15 億港元,同比增長16.65%。
北京控股、北控水務集團和粵海投資2017 年的總資產分別位居前三,占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2017 年總資產總額的76.50%,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55%、23.95% 和27.64%。
北京控股、北控水務集團和大唐環境2017 年營業收入分別位居前三,占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2017 年營業收入總額的79.71%。
2.2.2 2017 年經營情況
(1)資產負債率
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中有7 家企業的2017 年資產負債率均在50%~75%,負債水平正常。
(2)凈利潤率
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中有7 家企業的2017 年凈利潤率均在20% 以上;2 家企業的2017 年凈利潤率在6%~9% 之間。
(3)收益率
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中,僅有一家企業2017 年收益率在15% 以上, 其余企業2017 年益率在2%~14% 之間。
(4)每股收益
13 家香港上市涉水環保企業中有,2017 年每股收益在0.5 元以上有3 家;2017 年每股收益在0.2~0.5 元之間有4 家;2017 年每股收益在0.01~0.2 元之間有3 家。
2.3 發展分析
我國環保行業的市場化以供水和污水處理為先導,目前傳統水務行業已基本從初的“跑馬圈地”進入到深入鄉鎮、深化處理、升級改造階段;項目訂單將向大企業集中, 這一點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間體現明顯,在上市公司內部亦有所體現,因此增速分布呈現兩極分化加速趨勢。預計在PPP 落地加速的大背景下,水務板塊增速將繼續維持,同時兩極分化也將更為明顯。2016 下半年至2017 上半年,涉水上市企業收入規模較大的企業分別是北控水務和北京控股兩家企業,營業收入均超過200 億元。凈利潤規模較大的企業分別是粵海投資、北控水務和北京控股。
綜合分析,環保上市企業的業績增長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的是國家政策釋放的紅利。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確了2020 年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35 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21 世紀中葉全面完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等階段性目標。環保產業作為為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技術物質保障的重要部門,其發展持續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為環保上市企業的業績添彩不少。2017 年國家加快了PPP 項目規模發展的推廣,積極倡導PPP 業務模式。除此以外,還有影響環保上市企業業績增長的兩個關鍵因素:1)技術開發能力。企業有沒有研發投入、有多少技術,意味著這家企業能否把握行業機會,為未來市場做準備;2)業務開拓能力。一家企業新增的處理量往往能看出這家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當然,作為上市企業,管理團隊是否優秀、資本是否受青睞,同樣會影響經營業績的增長或下跌。
在企業沒有獲準入市交易前,由于缺乏金融杠桿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憑企業實際擁有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公開競標,其經營所獲的凈利潤率只能局限在市場許可的范圍內,不可能創下超高的凈利潤率水平。這也間接說明,由于上市公司從股市融到資金以后,以投資為進入水務市場的“敲門磚”,與地方政府合作,達成交易,再經股市炒作,才有可能創下水污染治理市場的暴利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