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一體化廢水處理裝置管理
工作原理: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定、維護方便的特點,使得該系統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污水處理廠搶前抓早完成污水管道的清掃工作,保證清掃后的管道暢通無阻。同時做好泵站機械設備的維修、養護工作,確保各污水泵站的正常運行,著力解決好泵站設施設備的更新改造工作。
污水處理廠加強對排水設施的管理,加大力度,嚴格杜絕“跑、冒、漏”及中心城區污水私排亂放現象的發生。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出現事故及時處理,嚴格按程序辦理排水用戶審批手續,積極配合工作,接到指令及時協調處理,認真處理群眾的舉報和來信來訪,及時、快捷、高效地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污水處理廠積極做好排水設施的夏季管理工作,嚴格按照《排水設施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加強對排水設施的夏季維修、養護及管理工作力度,保證了排水管道暢通及設施、設備安全。
厭氧生物濾池簡介
1、厭氧生物濾池的作用原理
1)、過濾作用:填料截留過濾進水中的大的顆粒物和懸浮物;
2)、水解作用:厭氧微生物可以將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質水解轉化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質;
3)、吸收作用:厭氧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繁殖,一部分以沼氣的形式通過U型水封出;
4)、脫氮作用:將接觸氧化床出水回流至厭氧濾池,厭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態氮并將其轉化為氮氣,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質。
農村污水經厭氧濾池處理后,降低了懸浮物、有機污染物以及氮的濃度,也降低了后續的接觸氧化床的負荷。
2、接觸氧化床的作用原理
1)、吸附作用:好氧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相互部結形成表面積較大的、濃度較高的生物膜,可以大量吸附水中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使污染物濃度降低;
2)、攝取、分解作用:在向反應器內不斷通空氣的情況下,好氧微生物可以將吸附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物質攝人體內,進行代謝,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繁殖,一部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接觸氧化床使農村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進一步降低,出水CODcr、BOD5去除率達到80%以上,可以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二級標準。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觸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懸浮污泥下沉至池底,從而使之從水中去除,保證較好的出水水質;
2)、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動返回至接觸氧化床,以維持接觸氧化床的污泥濃度。
4、消毒池
通過采用固體氯對出水進行消毒,可有效殺死水中的細菌、大腸桿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處理后的水清亮透明,無臭味,細菌數和大腸桿菌數均可符合國家污水排放標準
泗洪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以生態模式處理農村污水,實施“鎮村污水治理”等五大工程,積極加大污水收集、處理力度,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別墅一體化廢水處理裝置管理
鄉村污水處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一環。2016年以來,該縣采取PPP合作模式,啟動鄉鎮及村居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到2018年4月底,完成23個鄉鎮130個污水處理廠站及配套管網建設,其中建制鎮污水處理廠18座,總處理能力2.89萬噸/天,配套管網275km。目前,該縣建制鎮污水處理廠除雙溝鎮污水處理二廠進入設備安裝后期外,其他17座污水處理廠全部運行,日處理污水1.7萬噸,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益。2018年以來,該縣又不斷加強對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計劃投資2.5億元,購進必要的設施設備,組建污水處理設施運維中心和污泥處置中心,年內完成廠站提標升級。
引入生態濕地模式處理污水,又是該縣污水處理一大成功亮點。在江蘇省泗洪縣界集鎮的一處污水處理廠下游河道內,水中浮島上水生植物翠綠,花兒綻放,一些鳥兒還在浮島上筑巢產卵,浮島成為生態之島。兩岸桃樹、柳樹倒映水中,河邊還零星點綴著長廊和休閑小亭……目前,界集、瑤溝、天崗湖等鄉鎮積極推廣尾水生態處理這一模式,栽植各類水生植物10萬株,建立浮島200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 在設計過程中本著*、合理、實用、可靠、經濟的原則進行設計,采用*、實用、成熟、可靠的處理工藝,滿足水質波動較大、水量不穩的進水要求,確保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2] 采用合理工藝,合理布置,在提高系統總體效率的基礎上恰到好處的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優化設計;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在保證系統安全、經濟、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以小的投資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3] 采用運行費用較為合理的處理工藝,提高污水的處理效果的同時,減少設備投資費用。降低運行費用和降低投資費用,給業主帶來優的經濟效益。
[4] 采用*可靠的技術設備及自動控制系統,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充分實現自動化優化控制、減少管理維修工作量的主要設施與設備平面及高程的針對性工程設計,操作管理方便可靠。
[5] 設計中盡量采用低噪節能的動力設備,并采取減震,降噪等措施,以防止噪聲污染。
[6] 污水處理工程整體環境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工程占地面積小的情況下,采用合理的布局,對處理工藝進行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