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全國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有很多,但在山東的污水處理廠家中恒新環保卻是在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是*的,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公司信譽都是其他廠家*的。
人類面臨水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增加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從而使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區和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根據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分析,我國水污染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污染程度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610萬噸,同比增長3.4%,自“十一五”以來,我國污水排放總量增速放緩,由“十五”期間的8%左右降到2010年的3%左右。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在“十一五”時期獲得極大提升,近兩年又持續保持增速。截至2011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135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36億立方米/日。全國正在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達1360個,總設計能力約2900萬立方米/日。
從城市化程度方面來看,城市化發展進程已經進入了的加速發展時期,2010年,城市化水平已接近50%;預計2020年,城市化發展將達到58%左右。通過對城市用水和建設用地保障程度變化機理與規律的分析發現,過去30年全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其中需增城市生活用水9.4億立方米,需增城市工業用水7.6億立方米,隨著城市化程度加快,用水量增加,同時排水量增長,污水處理需求也隨之加大,再生水的利用也成為緩解水資源壓力的有效途徑。
截至2011年底,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4萬億立方米,約占水資源總量的7%,居*六位。但由于我國人口占世界比重的20%,人均水資源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88位,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我國66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個,其中嚴重缺水城市 114個。即便在多水的長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個,缺水縣城155個。其中不少缺水城市為水質型缺水城市。我國缺水城市數量的增幅大致與城市化進程保持*。
許多發達國家的用水理念是盡量減少潔凈水的使用,減少污水的排放,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再生水利用的歷史也比較久遠,早在19世紀,倫敦、波士頓、巴黎等城市就有關于合法使用再生水的法案出臺。隨著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的不斷提高,再生水在工業、農業、市政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另外,再生水作為一種重要的水資源在世界其他許多發展國家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都開始利用再生水,其中用于農業灌溉的比例zui大。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其成本低,也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無論是從技術、經濟還是途徑方面來看都是緩解水危機的*方式之一。
本報告利用前瞻長期對污水處理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從當前污水處理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污水處理行業的產銷狀況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的分析了污水處理行業當前的市場容量、市場規模、發展速度和競爭態勢。
報告主要分析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生產與發展;污水處理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力;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需求特征;污水處理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趨勢;污水處理主要細分產品市場發展狀況;污水處理市場的企業經營狀況;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市場數據,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問題
1、運營服務和高效監管,成為突出問題。運營管理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突出。由于下屬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對監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污水處理企業在運營階段,對管理水平的要求、對成本控制的要求在不斷提升。
3、污水處理企業如何將行業中優秀污水處理廠的管理經驗,推廣到所有廠站。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水平。
二、建立信息化的綜合污水處理管理平臺
通過采用*的信息化技術,為水務集團建立一個生產運行管理的綜合化信息平臺,使營運管理向專業化、實時化和智能化發展,消除決策者、管理者和執行者之間信息脫節,構筑起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化為標志的“數字水務運營管理”基本框架、實現生產控制精細化和節約化、工藝調度實時化和*化、日常管理系統化和制度化、服務規范化和人性化,為其向集約化創新營運管理模式邁進提供信息化基礎保證。這就是水務綜合運營管理系統。
水務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具備:
1、*性:本系統采用Spring、Hibernate框架技術開發,基于J2EE的軟件平臺。采用了B/S架構,運用JSP/Servlet、Ext、Flex等技術。是主流的企業級軟件開發技術。在開發效率、運行穩定性、數據安全、應用功能擴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專業性:本系統結合全國污水運營企業優秀的運營管理方式,由全國污水處理運營單位的多位資深行業內專家和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多位教授專家共同設計管理模型,采用*的計算機技術歷時兩年開發而成。已在數家大型排水集團試運行,取得用戶*高度評價。
3、實用性:本系統基本涵蓋了污水處理廠生產運營活動中的各個層面,全面而系統地提升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系統采用友好直觀的顯示界面,實現生產工藝圖形化實時監視,各種能耗實時顯示;同時系統對污水處理廠zui為關注的節能降耗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設計,采用多種科學手段進行*化控制,如:進行泵站機組聯編控制、優化調度,降低能耗,延長機組使用壽命;自動分析水質數據情況,計算合適的用藥比例,節約用藥成本;曝氣池溶解氧濃度的穩定控制,降低曝氣系統能耗等。
4、擴展性:本系統分為廠站數據采集系統和運營管理平臺兩部分,可zui大程度滿足不同污水處理廠具有差異化的應用環境;采用模塊化設計,不但滿足了作為污水處理廠基礎信息平臺的需求,系統功能更可根據用戶的個性需求而定制功能,同時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而進行應用方面的拓展從而滿足更高層面的需求。
水務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優勢有:
1、集中式優化管理:本系統采用了集中式的數據采集系統將原來分散的各分布廠站的生產運行數據進行實時采集,進行集中管理,并實時存儲,同時支持遠程網絡訪問;突破了傳統自控系統和組態軟件的狹窄視野,把生產控制層和企業決策管理層有力的結合起來,實時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相互滲透,彼此結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網絡化的自動化信息處理系統。zui大限度提升了整體運營水平。
2、在線實時監控:本系統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將各種設備實時運行狀況、實時能耗狀況等運行狀態進行圖形化實時監視,生產過程中出現異常過程實時告警并發出應急預案提示。報警后處理情況及結果還可作為知識庫保存,也可以自己編寫報警預案,不斷提高故障處理效率。并隨著時間推移經驗的提升不斷加強系統自動處理各類問題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以往此類問題全部由技術人力提供預案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風險。從而極大增強了生產運營的穩定性。
3、優化調度,節能降耗:針對生產運行中能耗重點單元(泵房、曝氣池、加藥系統等),提供專家性優化調度方案。提高處理效率,系統實現節能降耗。
4、設備(備件)管理:對設備和備件等資產實現全面的維修、養護、庫存管理,對資產變動過程進行跟蹤和記錄。提供完善的各類報表。設備(儀表)養護流程、設備(儀表)維修計劃、設備潤滑計劃等*自動化管理,到時提醒。實現了對生產設備的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和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
5、統計分析功能:本系統提供多種智能分析工具,能對各階段、各時期、各類生產運行數據可進行統計、比較、分析,并以直觀的圖表形式呈現,如歷史生產數據綜合分析,重要指標參數對比分析等。對輔助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強大的支持。
6、靈活高效的報表系統:系統可自動采集,統計分析報表自動生成,預置流程數據報送,同時可根據使用者要求進行生產報表報送流程自定義,可根據用戶權限隨時進行任意格式數據報表導出,為管理決策隨時提供*手資料,同時極大緩解人力勞動,減少企業人力成本。
7、輔助分析:能通過內嵌的能源計量管理模塊和生產計劃模塊自動對生產的運營直接成本和綜合成本進行分析比較,協助管理人員找出能夠實現效益優化的生產管理方案。并可根據使用方提供的算法模型隨時自定義生成和系統結合的多種智能輔助分析工具。
三、為水務集團解決的問題
1、建立企業門戶,解決企業信息傳遞脫節,“信息孤島”問題。
2、實現污水處理企業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3、建立企業動態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專業化、科學化管理決策。
4、建立企業工作流平臺,規范化、標準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有效監管。
5、健全企業預案庫、知識庫,提高人員知識水平和素質,保障安全高效生產 。
6、建立智能化污水處理工藝模擬模型,實現生產優化調度,節約能耗,降低成本。
發展趨勢
過去幾年,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個質的變化主要由兩個方面,一是污水處理廠的數目在快速增加,二是整體的處理能力在快速地增加。目前約有3000 多座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2011 年是540億噸,2012 年會突破760億噸。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質的變化。
從空間分布上看,過去是點狀分布,現在向空間網絡這樣的布局轉變。這樣的轉變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在區域層面上,產業具體的能力在增強,污水廠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稱之為規模效益的產業,規模越大,效益越好。過去是由單個廠形成的,現在如果在區域上能做整合的話,就由單廠的規模優勢轉變成多廠的集合優勢,所以這是非常大的一個變化。
對此,污水處理專業人士根據污水處理行業設施由量變帶來的質變的變化過程,總結出三種未來發展的趨勢。
*,行業整體的績效提高。內部行業的績效成為當務之急,所以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里面,專門有項目要建立國家范圍的行業管理績效體系。
第二,服務成為我們行業的核心任務,成為行業的核心環節。這跟發達國家是*的,發達國家基本上服務業占整個環保產業,設備、投資、建設大概占50%左右,我國目前估計占10%左右,所以有這么大的空間,內部的結構調整面臨從建設到發展的需求。沒有哪一個運營主體在一個國家層面上能夠占的主導地位,不論是國有企業也好,外資企業也好,事業單位也好,還是股份制公司也好,都呈現了多樣化形式。所以以資產為基礎的整合機會,這個不容易。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困難。但是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如果看上做資產整合的話,早期是英國做的比較成功,它先解決整合的問題,然后再解決市場化的問題。
第三,從技術層面上看,水資源問題,本身開始出現流域化的趨勢,過去叫“多龍治水”,現在越來越強調從流域的層面協調,從流域的尺度上,不僅僅是協調水資源,而且協調再生水。只有從流域角度上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才能取得zui大的效益。
所以從環境本身和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可以有這樣的基本結論,無論從資源的角度,還是水環境的角度,本身解決水的問題,都要有一個區域的解決方案,而不點源的解決方案。技術進步、社會結構變化又推動了這種組團式,分散化的方案,這兩個本身是矛盾的,恰好是這兩者之間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提出了行業整個實現區域整合的內在需求。
不利因素
(1)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流域化管理力度不夠,影響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穩定發展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水平高,對污水處理有迫切的需求,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還是市場化運營情況,都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是,在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及運營資金難以真正落實,導致污水處理率低,影響了污水處理產業的發展。[4]
隨著國家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將得到較大程度的完善,建立在全流域基礎上的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與應急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并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參看《產業洞察2012-2016年污水處理行業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管網建設滯后,影響了投資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生活污水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污水收集管網必須與污水處理廠同步或先行建設,才能達到削減污染的目的。相對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而言,目前城市排水管網的普及率低,致使許多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沒有及時發揮環境效益,同時影響投資方的投資收益。隨著環境保護部多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成立并開展正常工作,主要污染物減排核查及環境執法的日趨嚴格,上述狀況將逐步好轉。
(3)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不足,專業化運營程度不高我國征收的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偏低,少數地方還沒有開征污水處理費。另外,由于污水處理廠市場化運營程度不高,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較低,缺乏相應的成本約束和激勵機制,使得污水處理成本和出水水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污水處理收費體系的完善,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專業化運營的優勢會逐步發揮。
三大困境
管理人員對污水處理的重視程度
在我們國家,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和運營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早期的建設需要引進國外的技術和設備,其中就包括自動化系統。由于自動化系統價格昂貴,使用維護難度高,特別是,我國人力成本較低,污水處理廠的人員又往往來源于國有企業,使得一些決策者不愿意在自動化系統方面進行資金和人員投入,甚至取消自動化系統,*依賴人工進行現場操作和控制,從而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個思維慣性,對自動化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
在當時,這種選擇是合理的,也是經濟的。但是,我國包括污水處理廠在內的水務行業經過了十幾年的蓬勃發展,這種認識早已無法適應行業的發展需要,自動化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到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面。
污水處理在建設中存在瑕疵
在自動化領域,我國一直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直到今天,作為自動化系統中zui重要的核心設備之一的PLC控制器,進口品牌占據優勢,水務行業PLC的國產化率不足1%。因此,也就決定了,我國水務行業自動化系統軟硬件產品的設計和應用都要沿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路線進行,缺乏本土化特點,與國內商業環境、應用場合特點、系統集成商技術能力、操作人員技術素質、工藝流程等不相吻合,一些功能設計沒有考慮實際應用情況,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而且,使得國內的操作運營管理人員難以駕馭,zui后不得不逐漸棄用或大幅改造。
污水處理的技術維護工作不到位
自動化系統的技術維護工作不到位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直到今天,都在困擾著國內80%以上的水務企業。相對于水務行業內的其他環節,從全國范圍來說,自動化系統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需要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和經驗的人才能勝任其設計、制造、軟件開發、系統調試及維護工作。
并且,一個合格的水務行業自動化工程師必須是跨工藝和自動化兩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人才匱乏成為行業普遍現象。自動化系統的很多問題產生于使用過程,對系統產生的一些小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使系統的故障逐步擴大,以致產生較大的問題,甚至全部癱瘓,影響正常的生產運營。
所以,自動化系統的良好運行和正常使用不僅需要建設單位用心負責,同時需要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有能力對其進行良好的維護。